文档介绍:梅河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梅河口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3
第一节市域概况 3
第二节规划目的 4
第三节规划依据 4
第四节规划任务 5
第五节规划范围 5
第六节规划期限 5
第二章规划背景 6
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6
第二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8
第三章规划目标 10
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 10
第二节规划目标 10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2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原则 12
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2
第三节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16
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0
第一节  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0
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21
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 24
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24
第二节合理安排城镇村用地 25
第三节有效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25
第四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27
第七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30
第一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 30
第二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31
第三节中心城区用途分区与管制 33
第八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7
第一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37
第二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安排 38
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40
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空间管制总则 40
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 40
第十章土地整治安排 42
第一节搞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48
第二节土地整治项目安排 49
第三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程 50
第四节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51
第十一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54
第一节各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方向、重点 54
第二节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分解方案 54
第十二章近期规划 60
第一节主要规划用地目标 60
第二节重点项目安排 61
第三节近期重点发展区域 62
第四节土地整治任务 63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64
第一节法律保障措施 64
第二节行政保障措施 64
第三节经济保障措施 65
第四节公众参与与社会监督措施 66
第五节科技管理保障措施 66
附表规划主要调控指标表 67
前言
第一节市域概况
梅河口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通化市东北部,长白山西麓,辉发河上游,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区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5°15′~126°03′,北纬42°08′~43°02′。东北与辉南县、磐石市毗邻;东南与柳河县为邻;西南与辽宁省清原县交界;西北与东丰县接壤。南北长97千米,东西宽35千米,,。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梅河口市成为吉林省东南部交通要冲和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梅河口市火车站是沈吉、长通两线的交汇点,是梅通(化)、梅平(四)梅杉(松岗)线的始发站。境内主要公路瑗(辉)大(连)线、集(安)锡(林浩特)线以梅河口为中心,呈放射状通往沈阳、长春、吉林、四平以及长白山腹地的通化、白山、靖宇、抚松等地。
梅河口市水稻、大豆闻名遐迩,曾被誉为“皇粮御米”和亚运会专用食品之美称,享誉省内外。梅河口市还盛产具有长白山特色的人参、鹿茸、薇菜、山葡萄、食用菌等产品。市内许多乡镇处于半山区,有大量发展果树的小区域自然环境。几年来,全市共发展北方寒果8000多亩,主要品种有大慈梨、苹果梨、南果梨和苹香梨等。还利用地处长白山门户的自然和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松子仁加工业,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果仁生产加工集散地。
第二节规划目的
本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土地整理由点到面全面展开,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永续利用的土地保障;对土地利用实行规划管理,强化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全部土地资源的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梅河口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节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四.《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五.《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
六.《吉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
九.《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十.《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号)
十一、《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5-2010)
十二.《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