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天地人概论
一、从“三坟”说起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有
三部最重要、最古老的经典,它们被古人尊称为“三坟”,分别是:《易
经》、《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
《易经》从表面上看是一部占卜之书,但却也是一部哲学之书,中
国传统文化的任一分支,几乎都从《易经》中汲取营养。
《易经》以天象地形确定尊卑贵贱之变化,以动静方物判断刚柔
吉凶,然后得性命之理。表象是占卜预测之学,内涵是表述个人在世
间生存之道理,但这种生存之道理是抽象的,读者需要透过卦象和彖
辞表面词语表达来体会天人合一的深刻的内在含义。
多年前,当孔夫子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著作编纂为六部
经书时,就把它列为六经之首。可见《易经》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唐朝著名医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就说“:不知道《易经》的人,就不
足以和他讨论医学之大道。”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一部集中国原始先民医
学思想的大成,分有《素问》和《灵枢》两部。在中国传统医学经典中,
尤其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古老的著作之一,《黄帝内经》把天
人合一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黄帝内经》已经没有了《易经》中的占卜与预测,没有了抽象的
卦象和彖辞,表述的几乎全是实实在在的、真真确确的现实存在,包
括天文、地理、季节、气候、人体、血脉、经络、生理、心理、病理和治疗,
不但开创和奠定了今天依然风行于世界的中国传统医学,而且中国
传统的天文学、地理学、历算学、风水学、节气学⋯⋯都可以在其中找
到古老经典学说。如果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抽象的核
心理论著作,《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实在可行的基
础理论应用著作。
《神农本草经》表述了自然界中可以用来治疗疾病的物体,也就
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药物。《神农本草经》是全世界最早出现的综合论
述药物性质的专著。为众生治疗疾病,提供了一部可以通用的标准
药物手册。
由上可知,古人之所以把《易经》、《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尊
为“三坟”,不应简单地看作是由于上古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伏羲画八
卦、神农尝百草和黄帝著《内经》,而应当看到这三部书为炎黄子孙记
载和传授了原始先民的生活经验,讲述和传授了人在自然界和现实
社会中,应当如何健康地生存。
二、大道无形
书写至此,正好读到今日报纸的一篇有关医学的文章,曰:“张仲
景的《伤寒论》,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孙思邈的《千金方》,叶天士
的《奇妙医案》,虽然见道有深浅,论道有醇驳,但他们都是源于《黄帝
内经》道和器的两个层面。”
《易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与器的分界
是形,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既然是看得见,摸得着,就可以归
纳、推理、演绎和还原,也就是说可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表达和描
述。那么,我们就明白,那些看它不见,摸它不着的东西,也就是说在
形之上的东西,就是道;由于道是看它不见,摸它不着的东西,所以,
不可以用现代科学来阐述。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道无形”道,即是看它不见,摸它不着
的东西,要想正确描述和理解就更难。《黄帝内经》既然有道和器的
两个层面,要真正掌握这两个方面,可能非有滴水穿石之功不可。在
今天,传统中医已经走向世界,但还有几个人认真学习《黄帝内经
当今的中医高等院校,有几所真正把教授《黄帝内经》当作传承中医
之精粹?全国上下的中医院和中医师,真正利用传统中医经典理论
来进行诊疗的,又有多少?作者本人接触的一半以上的中医专业毕
业的医生,都不相信中医。据说,就连中医博士“已经绝少有人看经
典,如果哪位博士的案头放上一部《黄帝内经》,那绝对是要被笑话
的。”
《黄帝内经》所描述的经络走向和穴位,在现代化高科技的今天,
仍然是看它不见,摸它不着,测它不出,可是,仍然适用。最为现代化
的、对执业行医也最为严格的美国,已经有绝大多数的州允许针灸正
式开业,有许多州还纳入医疗保障范围。
当今医学界,重视循证医学,要根据确定的检测数据进行诊断和
治疗,这无疑是科学的方法。但是《黄帝内经》将治未病之病视为行
医的最高境界,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的一开首,就明确
指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与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也并无矛
盾。但是,既然是治未病之病,证就很难寻找,循证诊疗就更难。
既往,不少传统中医要阐述和解释《黄帝内经》治未病之病的理
论或概念,利用了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比如,肝病者,病在肝,
先治肾;就五行生克理论来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治肾就是调
水,水多了、强了、好了,就可以补肝。这种说法可以说是对治未病之
病的一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