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官僚理论
官僚概述
官僚经济理论
官僚机构
官僚概述
:
首先,官僚行为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其次,官僚行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再次,官僚行为具有一定特殊性。
最后,经济人假设同样适用于官僚。
H
Q1
Q2
Q
Q
MSB
MSC
Q3
Q1
Q2
Q3
MSC
MSB
TSB
TSB′
TSC
H’
0
0
(a)
(b)
E
F
G
主要官僚理论
尼斯坎南关注的中心是效率问题,他的研究旨在分析官僚机构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和比较官僚机构与其他组织形式如企业相比的相对效率。
“需求约束”和“预算约束”
尼斯坎南得出如下结论:由于官僚机构在双边垄断关系中具有更大的信息优势,他们总是能够获得他们所希望的最大预算。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第一,生产量相对于社会需要过剩,故配置效率低下;第二,在需求约束下,存在着赋政节余,但节余不能据为己有,只能浪费性使用掉,结果使生产成本高于最低可能成本,因而缺乏生产效率。
布雷顿与温托布提出了关于官僚的交易行为理论。
该理论建立在信任、选择行为和竞争三个概念的基础上。
第一,交易、选择、信任与竞争是理解布雷顿—温托布理论的基础;第二,该理论同时利用了新古典范例与传统官僚理论中的概念,前者体现在交换与竞争两个方面,后者表现为信任、选择和竞争三个概念与对官僚机构中权力关系的肯定;第三,该理论认为官僚机构并不一定如传统官僚理论所坚持的那样是高效率的,也不一定象早期官僚经济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是低效率的,而是认为有无效率取决于交易和选择;第四,该理论明确承认了作为需求方的立法机构对作为供给方的官僚机构之产出的影响,这体现在前者作为后者的最高上级或主管所起的作用中。
(1)早起的双边垄断理论
(2)近期的委托人与代理人理论
官僚机构
官僚机构的效率
配置效率是以整个社会来判断的:如果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可能再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来增加至少一个部门的产出而又不减少任何另外一个部门的产出,这种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对官僚机构而言,配置效率涉及到两个方面:资源在公、私领域的配置是否有效率?资源在公共领域内各部门间的配置是否有效率?
X效率是从某一组织自身而言的,是组织的内部效率。如果某一组织达到最低成本或最大产出,或者说某一组织的投入组合的变动不可能在增加某一产出的同时又不减少另一产出,那么这一组织就具有X效率,反之则是X低效率,即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