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3年最新中医门诊病历格式(五篇)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年最新中医门诊病历格式(五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3年最新中医门诊病历格式(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经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经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信任很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
中医门诊病历格式篇一
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咳嗽(风寒夹湿)治则:疏风散寒化湿止咳 方:杏苏散加减
药:苏叶10 防风10 杏仁10 桔梗10 藿香10 苍术10 厚朴10 甘草10 大火3碗水煎15分钟 分3次温服
小海镇卫生院中医门诊病历
姓名 余华尔 性别 男 年龄 48岁
住址 小海镇小张关村
就诊时间 2023-8-31 上腹部胀痛10天,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觉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半年后腹痛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1-2小时左右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3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体检 神志清晰,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样,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检验 血红蛋白80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 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
、脉搏1/4h
、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 ① qid ② %葡萄糖盐水500ml+止血芳酸ml 静脉滴入,马上 ③ 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入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
眩晕(气血两亏)
西医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性溃疡
用药:党参 炒白术 茯苓 陈皮 炒六曲 炒山楂
鸡内金 炒枳壳 草 炙乌贼骨
炒薏苡仁 白芨 医生:
炒仙鹤
小海镇卫生院中医门诊病历
范例三
陈×× 男,14岁。
某日放牧中,突然发热恶寒、呕吐、头痛欲裂,项背强急、身体难受。经小儿科治疗2~3日,症状反剧,乃转内科,二日内昏厥数次,以至大渴引饮、谵言妄语、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脉象及症候 :患者意识已经浑浊、唯以双手捧额呻吟、两目紧闭、发热已过40度以上。脉浮紧、无汗、体疼、项背直、腹痛拒按而未至坚满、头痛欲裂、呕吐不止、口苦大渴、大便秘结、尿利削减而如血(以上为其母口述)。
用药: 葛根加半夏汤合白虎汤。
结果:夜呕吐止,口渴稍减,。
翌日向晓复发轻度呕吐一次,原方再服。,口渴、呕吐尽除,唯大便仍不通。双目仍紧闭,呻吟不已。
是夜转用大柴胡汤合桃仁承气汤去芒硝,犹未服药,复起痉挛而陷入昏睡状态,据云当时夜深请不到医生,延至甦醒乃服此方,少停大便畅通,病去大半。
第三日原方,渐复常态。
第四~六日仍用原方唯渐次削减大黄,第七日体温复原正常,而痛已尽去。第八日因微渴、尿利削减,转用猪苓汤。
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炙甘草、芍药、大枣 白虎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
桃仁承气汤: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
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范例四
郑××,7岁,其父在市内业蔬菜,素患下肢关节炎。患儿虽非肯定强健,平素无病。
发病情形 某日突发高热至40度左右,头痛如劈、项背强硬、呕吐不止、且时发痉挛。急延西医,断为真性脑炎。经抽脊髓,注射服药,病势愈剧,五天后限入昏睡状态,医师宣告无望。
脉象及症候 患儿除项背强直外,全身厥冷,失去知觉,颜面苍白,略见浮肿,双目紧闭,呼吸微弱。腹部陷没,自汗不息,虽经反覆推动唯稍舒倦眼,旋即紧闭,如此状态,问诊已无可能。
用药: 真武汤。
结果 :夜二剂频频饮之,夜半二剂都尽,睡梦中患儿自行下床解大便矣。其次日仍头痛微渴,肢节难受。少停进稀粥,精神颇佳 其次日仍用前方二剂,头痛口渴肢节难受尽除,与平常无异。续服前方共三昼夜六服。后转用小柴胡汤三帖,诸病尽愈。
备注: 真武汤为少阴病汎用的处方,能振起极度沉衰的新陈代谢,堪称中医的强心剂。
真武汤:茯苓 朮 白芍 附子 生姜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范例五
王××,30岁发病情形 肝病经某医师误治而以下剂泻之,是夜陷于「但欲寐」,即卷卧不欲起,全身显得疲乏脱力,头脑蒙矓,意识浑浊。
脉象及症候 患儿除项背强直外,全身厥冷,失去知觉,颜面苍白,略见浮肿,双目紧闭,呼吸微弱。腹部陷没,自汗不息,虽经反覆推动唯稍舒倦眼,旋即紧闭,如此状态,问诊已无可能。
用药 真武汤。
结果 一帖见效,隔日往诊,见其自起进稀粥矣。
范例六
多发性腹痛 年龄性别 男,45岁。本务农,后弃农就工,体质弱健。发病情形 自四五年前屡发腹痛,各西医诊为胃炎,然百方治疗均不能根治。脉象及症候 胃痛时流淌于脐的上下四周。此外则心下痞硬、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大便艰涩、小便不利、脉沉弦、舌无苔。
用药 黄连汤加大黄白朮二剂。结果 全治
备注 以上症状,以今日观之,非大柴胡汤即小柴胡汤加白朮芒硝。不知当时何以用黄连汤而收效,自觉惭愧。
黄连汤治胃炎,便秘者加大黄,下痢者加茯苓,是一般原则。黄连汤:黄连、干姜、桂枝、半夏、甘草、人参、大枣;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范例七
重症神经衰弱 年龄性别女,40+岁,久患神经衰弱,体格瘦小。为一敏感性妇人(言语絮絮而反覆,错乱不休)。
发病情形 去年因神经衰弱病名就医于某精神科病院,据云稍有起色。因医 6 师应征入营而退院。
近数年因关切夫婿事业以致常陷于不眠,初唯不眠倦怠而已,继则居恒头涨脑昏,心不在焉,忧愁苦闷,悲喜无常。
脉象及症候 入本年来,恒通夜不能入眠,简单惊恐,动辄气喘如有物从脐上上冲胸部,因而呼吸几至窒息(按此可推定奔豚),发作时身体及手足不随意振颤。厌恶与人接触,寡言笑,头眩心悸,居恒胃部膨满、喜噫食臭、心下嘈杂、吞酸、腹中雷鸣、便秘。
用药 甘草泻心汤。
结果 胃症状与精神症状同时痊愈,连服四帖睡眠大佳,各病俱除。备注 主诉的前部,属于金匮要略的狐惑病,甘草泻心汤证。后部之胃肠症状,又属伤寒论的甘草泻心汤证。
范例八
杨××,女,22岁,体质养分俱佳良,平素简单下痢不消化便。发病情形 绕脐四周难受下痢、头痛腰酸、疲惫倦怠、腹胀、腹中雷鸣、心下痞硬、心中郁闷、多梦、口苦咽干、微渴、喜噫食臭。
用药 生姜泻心汤。
结果 二帖而全治,一年多不再下痢。
备注 生姜泻心汤。在金匮要略是治狐惑,相当今日的神经衰弱。在伤寒论中为下痢或呕吐的治剂
生姜泻心汤:半夏、黄芩、人参、生姜、甘草、大枣、黄连、干姜
范例九
流感并发支气管肺炎 年龄48岁,性别男,少时即体弱多病,宿有喘息,年 7 仅48,已有老衰气象,曾以肺病咯血。
发病情形 颜面苍白幽微恶寒、微热、手足冷、脉微小、全身显得疲乏怠,行路或立坐皆两眼不舒,睡态蒙矓(正是伤寒论少阴病之「但欲寐」状态)用药 投以少阴病真武汤三剂
结果 精神振作,食事稍进,诸种少阴病态渐减。
再发病情形 其夫人闻高雄某医师擅长治肺病,专程求诊。经医师诊断为气管支扩张,须先注射盘尼西林,患者因屡因注射盘尼西林引发心脏悸动,几至呼吸窒息,经医师一再劝告,于心情担心下接受注射。岂知射药灌未及半,即两眼翻白、手足逆冷、面呈绀紫色,陷于人事不省。医师为之恐惶而停止剩余的注射。
脉象及症候 发热(约40度),恶寒战栗、喘而自汗、脉仍微细、意识蒙矓。用药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真武汤。
结果 热退恶寒除喘亦差。翌日其子由台大医院回家取其痰唾往台大检查,结果认为气管支肺炎,指定每二小时服米国仙丹二粒,第一服后热再发,喘再起,牵强再服其次剂,症状转剧,经我再投以前方而缓解,自是决意专用中药。前方连服六七日后接近治愈阶段。
此后余热未尽,稍有喘气,乃以小柴胡汤合苏子降气汤半月余而康复。真武汤:附子、干姜、茯苓、白朮、白芍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苏子降气汤:半夏、苏子、甘草、肉桂、前胡、厚朴、陈皮、当归、生姜
小海镇卫生院中医门诊病历
姓名 王美英 性别 女 年龄 50岁
住址 雪山镇 就诊时间 2023-9-6
劳动者贫家主妇,骨骼虽粗大,但遍身瘀血着明,肌肤粗糙无光泽,自云未嫁时每月经之前即发周期性咳嗽,嫁后因夫家赤贫无法就医,加以操劳过度,以致身体渐虚,咳嗽渐盛。发病情形 五六年来喘息咳嗽,不分寒暑长年如是,百方医治而病症愈剧。
脉象及症候 喘息上气、咳嗽无痰、口苦咽干、胸胁痞满压迫感、口渴、耳鸣、头痛、全身倦怠乏累、自汗淋漓,日夜不能成眠、便秘、时或手足振颤。
用药 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干姜细辛。连用五日 第六日转用小青龙汤半夏厚朴汤合方,用74日而大差。其后二月间,仍不间断服此合方,而病尽除。
半夏厚朴汤:制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医生:
范例十一
张××,12岁,体质一般。
发病情形 感冒发热、鼻出血。西医诊治,热不退、鼻血仍不止,转就医于某中医,仍不见效。
脉象及症候 患者有表斜未入里之证,枕边汽水已开盖,但未饮半滴,此口不渴无里证。其父用冰囊贴其额上,而患者嫌恶,且虽高热犹喜被覆,此为表未解之证。身无汗,脉浮紧。
用药 麻黄汤。
结果 一剂热退鼻血止,翌日转用小柴胡汤。
备注 伤寒论太阳篇第20条曰:「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发热而并发衄血,以麻黄汤治愈者之例甚多。前中医投以苦寒之栀子、黄芩、侧柏叶之类。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小柴胡汤:柴胡、半夏、黄芩、人参、生姜、甘草、大枣
范例十二
李×× 男,,养分发育均堪称佳良。
发病情形 四日前忽发高烧、自汗,旋即遍身发赤色如红枣,且遍起散在性微细粒疹,便秘、腹硬满,就近请治于西医,四日来病势有增无减。
脉象及症候 发烧42°c,脉浮紧有底力,全身斑疹如出血,自胸下至脐下膨满坚硬,两眼直视不能啼哭、自汗淋漓,唯见患儿反覆颠倒,无时或已,此时其躁烦苦闷概可想见。据其母云,发病迄今不大便,小便短而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