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痉挛的评估和治疗.ppt

格式:ppt   大小:403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痉挛的评估和治疗.ppt

上传人:luyinyzha 2017/11/13 文件大小:4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痉挛的评估和治疗.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痉挛的评估与治疗
进修医生: 李娟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教学查房
痉挛的发生机制
痉挛是对肢体被动屈伸的一种抵抗,是由于肌肉的牵张反射引起的.
目前认为:肌痉挛主要源于反射过程中中枢抑制作用的减弱,同时也存在中枢兴奋作用的增强.
痉挛的生理机制
痉挛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大多学者认为是由于缺乏完整的皮质脊髓系统,并破坏了脊髓内神经元间环路的上-下行通路间的平衡。
同时,下行至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张力性或周期性兴奋与抑制缺乏,导致节段性兴奋与抑制控制失衡-感觉过敏及神经元再生与发芽。
一旦出现痉挛,进一步的肌肉僵硬可使肌肉逐渐萎缩。
脑卒中患者大约65%~90%会出现痉挛,同时,痉挛也是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伤后2个月,不论肌肉的随意运动是否恢复,损伤水平以下均能逐渐恢复其独自的反射,此反射较受伤前亢进.
文献报道:65%~78%的慢性脊髓损伤患者会产生痉挛。
痉挛造成的康复问题
适度的痉挛是有益的,也并非所有的痉挛都需要治疗:例,特殊患者的肌痉挛有助于承重,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预防深静脉血栓,膀胱逼尿肌痉挛利于排尿,等。
过度的痉挛是有害的:例,妨碍对病人的护理,使病人出现疼痛,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阻碍病人康复进程,因关节活动限制影响日常生活活动的完成,C4以上损伤还可因呼吸肌痉挛而导致呼吸窘迫,等。

改良Ashworth法因为其简单易用而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肌痉挛评定方法。
相关研究表明,本量表用于屈肘肌,屈腕肌,股四头肌的肌痉挛评定时信度较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另外临床还使用Penn分级法,Clonus分级法,但其主要通过评定者手法操作,凭借主观感受进行分级,所以其结果并不十分客观。
临床主要的评估量表
改良Ashworth分级:按照关节运动时肌肉硬度。
Penn分级:按照痉挛发作次数。
Clonus分级:按照痉挛持续时间。
钟摆试验:利用惯性原理(钟摆)计算远端肢体自由落体是摆荡的次数从而肌肉张力的情况。
等速测力技术:利用等速测力仪,记录关节活动曲线及角度从而对肌痉挛进行量化评定。
二. 电生理学方法
王永慧等人发现,痉挛期脑卒中患者H反射活跃,H/M比值增高且和CSS(患者综合痉挛量表)显著正相关,H/M比值是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侧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评估的较好指标.
但是,电生理指标通常只能反映神经兴奋和传导特性的变化,以及神经互相抑制的情况,而痉挛的机理不仅仅是神经兴奋和传导特性的改变,所以电生理指标因其有创性,且只能从一个侧面对痉挛程度给出参考性结论而很少在临床试用.
三. 生物力学方法
肌肉的生物力学参数对脑卒中后痉挛患者的牵张反射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于痉挛的定量评估:
生物力学方法(如等速测力计,肌张力计等)被认为值得信赖,但因需要专门的评估仪器和评估步骤复杂,而且评估重度痉挛时灵敏度低和可重复性差(如钟摆试验),所以在临床常规检查中难以普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