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教育的使命》一位美国名师的课堂反思读后感】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育的使命》一位美国名师的课堂反思读后感】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育的使命》—一位美国名师的课堂反思读后感
读完约翰·霍特的《教育的使命》,合上书,我深深地思索: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
对孩子做了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做?难道真的像卢梭在《爱弥儿》中说的那样,这个既是
奴隶又是暴君的儿童,这个充满学问但缺乏理性、身心都脆弱的儿童,投入社会,暴露其愚
昧、骄傲和种种恶习吗?
一、避免让孩子一开始就沦为习惯性失败者
在《教育的使命》一书中作者用日记一样的形式把自己在日常课堂中的一些反思、思考
形成文字,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他说要上好课那么就要避免让孩子一开始就沦为
习惯性失败者!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潜能,以此来推进课堂、丰富生活。
“潜能”是高深莫测、玄奥神秘的东西。我们都听说过,大多数人会具有终其一生都难
以发挥净尽的潜在能力。有人会说:培智学生你讲“潜能,”一定是思路出了问题,。一般而
言,我们指望他们的IQ、EQ 能稍稍跟上大部队,不要大踏步退化就已经是恭喜恭喜了,还
谈什么潜能。在一年以前我和个位看官的想法一样,但是在培智工作了一段时间,和这些孩
子有了接触之后我发现他们也是“绩优股”,有的潜能、潜力还不小呢!有的同学虽然身材
不咋地可是柔韧性很好,有的看上去学忆方法有一套。有人说更新观念
至关重要。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观念,就会有什
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必须向家长宣传创新教育的意义、途径,改变那种旧观念——
让孩子进校识几个字,做几道题,或者纯粹让教师帮忙当保姆,减轻孩子给他们的麻烦。
作为老师我一直认为我所从事的特教行业更多的只是“补偿缺陷”,我们似乎忘记了这
群特殊孩子也有闪光的地方。在课堂上我更多的是采取“教”的模式,把我认为他们需要的
东西教给他们,所以课堂总是很沉闷。看完《教育的使命》一书后,个人觉得有必要在课堂
上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更多的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享受课堂。
我们的学生可能真的是失败的太多了——习惯失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容易让他们忘
记了自己还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在上学期的数学课堂上,我们班的小王同学只要是超过10
的加减法,她肯定要用计算器,让她上黑板演算她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我不会”。后来一次
聊天的过程中说起她在以前的学校就是数学不好,被人嘲笑,索性从内而外,打心里就不想
学了。其实小家伙记忆力很好,但凡我上课讲过的她可以一字不落的复述。后来每节课我就
让她来读读题目,别的同学计算完之后让她再复述一遍,不断的鼓励她“再试试吧”,久而
久之她的计算能力也有提高。
二、我们不可能永远成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一样,作者认为“成功”不应该是轻而易
举的、一蹴而就的,并且成功不是永恒的。成功意味着克服障碍——包括突破消极的思想和
观念,即从“我不能”变成“我能,我可以办到”。
培智的孩子很少可以体验一般意义上的成功,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降低难度,来保证
他们可以成功,那学生真的体验到成功了吗,着真是他们的真是水平了吗。想让孩子不经历
“失败”就爱上“成功”是不可能的。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偏向于像一般孩子一样给孩子们做要求,并不会因为他们是特殊孩
子就不断放低标准,而且这种趋近于普校的做法其实还是蛮管用的。我们一直认为他们的运
动能力低下,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也可以跳绳了,能力稍好一点的可以一分钟跳
60个左右了。我们总说他们不会读书,但是一个学期下来他们也可以把唐诗背得溜熟。制
定一个稍稍超越他们能力的目标,在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激发潜能,让它
成为一种能力,最后体验来之不易的成功,这是我们的学生所需要体验的。
我们是不可能永远成功,但做老师的应该尽量避免让学生遭受连续失败的打击和挫折,
让学生知道遭遇失败是值得的,具有启发性的,而不是丢脸的事。
三、我们施予学生的压力必须是有限度的,否则他们会想出一套应付的方法——索性不
理会你施予的压力。
这对于这句话我感受颇深,本来以为这种近乎“耍赖”的方式可能更多的出现在普校,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但是在培智学校也会出现,刷新了我对他们情商的认识。
培智的学生虽说智力上有缺陷但是情商还是很高的,简单来说就是蛮会看脸色的,他们
也会害怕、也会退缩。平时教学中我们总是以严肃的样子出现,导致学生看到我们就会有点
紧张(夸张了)。课堂教学中有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一时答不上来的,我的嗓门会大起来,学
生就会感受到“低气压”,大家纷纷不说话,我越急他们就越往后缩,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的
拉锯战,这种情况往往没有赢家,这样的课堂体验感很不好哦。他们无法理解你为什么这样
生气,也没办法让你平息怒火,那就只能选择无视(最怕空气突然安静~~~~~)~。为什么学
生都喜欢活跃的课堂,实践的课堂,因为在这些课上他们没有压力,可以轻松的运用自己的
大脑、发挥自己的才能,融入课堂享受课堂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但又有相同的地方,我们无法复制黏贴,按照我们的意愿去改造
孩子,至少在我们成为他们的“老师”时可以让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上心。他们也可以拥有
最好的未来,只是这一路希望走的更顺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