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区县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细则】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区县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区县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
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及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
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特制定《XX 中小学劳动教育
实施细则》。
一、制定学校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
方案要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总体目标、分层目标)、课程内
容、课时安排、师资安排、主要劳动实践活动安排、劳动教育过
程组织与指导及考核评价办法等。学校要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
组,确定专人负责。要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教育要求,
研究制定“学校学年(或学期)劳动教育计划”,对学年、学期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具体安排,特别是规划好劳动周等集中劳
动,细化有关要求。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
相互配套、衔接,形成可持续开展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
(一)国家劳动课程的开设。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平
均每周不少于 1 课时。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
准,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
技术教育课,小学一、二年级可以开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
小课程。每周 1 课时的劳动教育课程必须体现在课程表上,并安
排专(兼)职老师上课。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小学三至六年
- 1 -
级建议采用省编《劳动与技术》教材,七至九年级建议采用市编
劳动与技术教材。
(二)校本劳动课程的开设。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
用本土资源,在校本课程中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民族
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课程。并结合课外活动、社团活动、
校外活动等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三)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在思品、语文、历
史等社会学科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
生物等学科中加大学生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在其他学科及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组织
活动时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三、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聘请能工巧
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家长助教队伍,
使之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省编、市编劳技教材内
容及相关地域特色、非遗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由教科研中心负
责组织培训。学校应组织劳动教育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相关案例的
研讨交流,开展劳动课教学的相互观摩学习。劳动教育教师(包
括兼任与家长队伍)任课一览表与班级课程表相吻合。教师应有
劳动教育上课教案(或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记录本)。
四、加强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
(一)加强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或实践基地的建设,配
- 2 -
备必要的劳动工具、设施设备和所需耗材,满足学生劳动教育需
要。学校劳技教室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可与青少
年科技创新活动(如三模制作等)结合起来。
(二)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
山林等作为学校学农实践的基地。学校也可根据自身条件开辟小
型、微型、一米农场等。
(三)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
青少年宫及结对共建的职业学校实训场所等开展劳动教育。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
(一)校内劳动。
,除个别内容外,校园清洁卫生原则上由学校组
织学生完成,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并形成制度。
“责任田、林场、养殖场、劳动实
践基地”等,吸引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劳动实践。
,积极开
展手工制作、电器维修、厨艺烹饪、内务整理等各类劳动实践展
示、竞技和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提升学生劳动能力。
(二)家务劳动。
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学校可根据各年龄段学生
特点,安排学生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劳动家庭作业以鼓励学生
在家庭中立足“自己的事自己做”,并适当帮助父母或其他长辈
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主。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务劳动以
- 3 -
整理内务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生以内务整理、洗菜、煮饭、
买菜、炒菜、洗碗、洗衣、家庭卫生保洁、购物、器具修理等日
常家务劳动为主。
(三)校外劳动。
学校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每学期组织 1 至 2 次校外劳动实践
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
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结合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共青团
活动、少先队活动等,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和
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勤工俭学。
六、保障学生劳动实践时间
各校要统筹校内外和家庭劳动教育资源,灵活采用集中与分
散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学生劳动实践锻炼时间。除学校每周一课
时的劳动与技术课外,小学一、二年级每周课外活动与家庭生活
中的劳动时间不少于 2 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 3 小时。
七、建立劳动教育评价制度
(一)学校评价:教育局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具体落
实情况,以及对教师实施劳动教育情况的记录与评价、学生开展
劳动情况的记录与评价等列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
(二)教师评价:主要考核相关教师的劳动教育教学情况,
(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纳入教师考核系列,具体由学校负责考
核)教师的论文、优质课、职评等待遇与其他学科等同。
(三)学生评价:学校应有学生劳动情况记录及评价册,将
- 4 -
劳动评价记入学生期末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学生劳动实
践能力进行考查。学校应有学生劳动情况(劳动内容、劳动时间、
家长或老师签名等)的记录册等。对学生的评价可由班主任综合
学生自评、互评、其他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进行终结性评价。
八、积极营造尊劳爱劳的育人氛围
各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宣传。在组织开展劳动实践中,要尤其
注重实践与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出力流汗中既获得劳动带来的
愉悦感、成就感,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更要开展针对性教育,
不断提升学生对待劳动的朴素情感,将劳动精神根植于心。各地
各校要及时总结劳动教育中好的经验做法,充分挖掘体现时代要
求和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开展系列化宣传,让学生
学有榜样、做有示范。要加大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服务
公益做法的宣传,鼓励创造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
作品,推出形式多样的新闻报道和融媒体产品,弘扬劳动光荣、
创造伟大的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