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四个伟大意义重大党课讲稿<br“7·26”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以下简称“四个伟大”)。“四个伟大”是贯穿这一重要讲话的主线灵魂、思想精髓。无论把“四个伟大”分开来看,还是把“四个伟大”作为一个既区别又联系的有机整体来讲,都具有非凡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值得关注和研究。
“四个伟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根本总结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如何总结?“四个伟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总体性的方法论。
从理论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不同程度上都贯穿着“四个伟大”的总体思路。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每一次党代会,都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有从思想路线、基本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角度进行总结的,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要注重一系列矛盾双方的结合上进行总结的。但归根结底,贯穿各种经验中的一条根本红线,可聚焦到“四个伟大”上来。
例如,作为“伟大事业”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强调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作为“伟大梦想”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认为它能够凝聚共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伟大斗争”密切相关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我们指出这是战胜各种困难、风险的重要法宝;作为新的“伟大工程”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等等。
从实践上讲,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也蕴含着“四个伟大”的完整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召开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有一个鲜明主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要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旗帜和道路,实质上讲的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质上讲的是以不同方式进行且具有不同意义的“伟大斗争”;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和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不同程度上且以不同方式都与实现“伟大梦想”密切相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质上就是上述三大宣示的根本保证。它由“伟大事业”缘起,由“伟大梦想”引领,由“伟大斗争”支撑,由“伟大工程”提供根本保障。这样,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四个伟大”之系统整体,就逻辑形成了。
“四个伟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从根本上是如何展开的?有没有一个总体框架、根本红线可以遵循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从中可以看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从根本上是围绕“四个伟大”展开的。
首先,分开来看,“四个伟大”的每一项都在治国理政中举足轻重,意义重大。
一是作为“伟大事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党代会都确立的主题,它要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具有举旗定向作用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全部”“理论”“实践”“主题”这五个关键词,明确显示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体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在“伟大事业”问题上所具有的充满自信的战略定力。
二是与“伟大梦想”紧密相关的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党代会都要特别明确强调和确立的,它要回答“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根本问题,具有目标引领作用。如“三步走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这些奋斗目标把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置于重要位置。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治国理政的目标追求和根本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都紧紧围绕着实现这个崇高奋斗目标精进展开。
三是作为与“伟大斗争”紧密相连的精神状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党代会都要鲜明强调的,它要回答“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的根本问题,具有滋养斗志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懈怠”,更强调精神状态问题。这一精神状态,是“伟大斗争”的本质内涵从战略高度,把它概括提炼为“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