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1/1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
一、静电产生的原因
最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10cm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其次,因物体电阻率的不同而产生,电阻率高的物体,其导电性能差,带电层中的电子转移较困难,构成了静电荷集聚的条件。据有关资料介绍,液体的电阻率在1×1010~1×1015Ω?m时,能产品危险的静电,而在1×1013Ω?m时产生的静电最大,高于1×1015Ω?m或者低于1×10Ω?m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小到可以忽视的程度。特别是电阻率在1×10Ω?m以下时,对静电来说就等于是导体的作用了,这时可以不考虑静电的问题。
二、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有三种:一是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且易放电,出现静电火花;二是可能产生电击。静电产生的电击虽然不会致人死亡,但是往往会导致二次事故,因此也要加以防范;三是可能影响生产。在生产中,静电有可能会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此外,静电还会引起电子自动元件的误操作。
三、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的岗位(场所)
(1) 生产、使用、贮存、输送、装卸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装置。
(2)产生可燃性粉尘的生产装置、干式集尘装置以及装卸料场所。
(3) 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槽车和船的装卸场所。
(4)其他易产生静电积累的易燃易爆岗位(场所)和有静电电击危险的岗位(场所)。
四、静电的消除措施
消除静电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创造条件加速静电泄漏或中和;二是控制工艺过程,即限制静电的产生。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泄漏法和中和法。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剂等属于泄漏法;运用感应静电消除器、放射线静电消除器及离子流静电消除器等属于中和法。第二条途径就是工艺控制法,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及操作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预防静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静电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灾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防止静电的最基本的措施。静电接地连接是接地措施中重要的一环,可采取静电跨接、直接接地、间接接地等方式。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单独的防静电68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姆,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1、固定设备
(1)所有金属装置、设备、管道、贮罐等都必须接地。不允许有与地相绝缘的金属设备或金属零部件。亚导体或非导体应作间接接地,或采用静电屏蔽方法,屏蔽体必须可靠接地。
(2) 各生产装置系统(或装置单元)的总泄漏电阻都应在1×10Ω以下。
(3)金属设备与设备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如用金属法兰连接时,可不另接跨接线。但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螺栓连接。其总泄漏电阻必须在1×10Ω以下。
(4)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体的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机组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5),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点应沿设备外围均匀布置,起间距不应大于30m。
(6)有振动性的固定设备,其振动部件应采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铜芯软绞线接地,不准使用单股线。有软连接的几个设备之间应采用铜芯软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