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萧红在哈尔滨.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萧红在哈尔滨.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7/11/16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萧红在哈尔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萧红在哈尔滨
她在创作上是丰收的,在生活上却是贫困的。
她写出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却是在三十一岁的有生之年完成的。
她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与革命历程,更有着传奇般的文学生涯和爱情生活。
作为萧红和萧军当年在哈尔滨“偶然结合”时的朋友,我把当年与萧红的交往以及萧红在哈尔滨的详细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作为这两位中外闻名的作家轶事也好,或作为历史的见证也好,我想都是有必要的。


一篇奇异的来稿

1932年春天,我在东三省商报社担任文艺副刊《原野》的编辑。有一天,我收到一篇来稿,是一首题为《春曲》的新诗,作者署名是张乃莹。诗共八句,到现在我还记得:
这边树叶绿了,
那边清溪唱着。
姑娘啊!
春天到了。
去年在北京,
正是吃青杏的时候。
今年我的命运呵,
比青杏还酸!
随诗稿还附有一个短笺:
编辑先生,我是被困在旅店里的一个流亡的学生,几乎是失掉了自由。我写了一首新诗,希望您能在您编的《原野》上给我登载出来,在这样大好的春天里,可以让人们听到我的心声。顺问撰安。
我每天都收到许多来稿,有熟人的,也有陌生人的,但还没有这样自述身世处境的奇异的来稿。虽然我当时认为这首诗抒发的感情很真挚,有一定感染力,但作者到底是男学生还是女学生,很难辨认。我注意看了寄稿的地址,只有“寄自旅社”四字。哈尔滨那么多的旅社,谁能知道是住在哪个旅社。我又看了一遍诗稿,就把它放在待发的稿件里了。

萧军去探“虎穴”

过了几天的一个上午,我去道外国际协报社看萧军(当时笔名是三郎)。他那时住在这个报社副刊编辑老斐的家里。我到报社副刊编辑室找他,三郎和老斐在那儿正看一封信。老斐看见我就说:“你也看看这封信,是什么意思。”我接过来一看,是封求援的信。信上说,她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中的女学生,“九一八”事变后家乡沦陷,来到哈尔滨,因为欠下旅店费无力偿还,竟被作为人质,失去了自由。信中还说,从前,她是反对包办婚姻离开家乡的,现在,她得不到亲友的同情和帮助。信末署名和我收到的那封短笺上的署名一样,都是张乃莹。萧军递给我信封,寄信的地址是道外十六道街东兴顺旅社二楼十八号。这个旅社离东三省商报社相距并不远。
我说:“前些日子,我也收到她写的信,还有一篇诗稿,只是没有写明地址,无从了解真情。如果这人当真在十六道街的东兴顺旅社,离商报很近,去看一看倒无妨。”
萧军仔细地看了看信上的笔迹,肯定地说:“我看就是一个女人写的,也许她真的被困在那里,即使是坏人设的圈套,我们也不妨去看一看。”
我是最知道萧军的,从1925年相识以来,我俩就常在一起。他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又多年练****武术,即使遇到三五个坏人,也不是他的对手。

我赞成地说:“三郎,你就去探探虚实吧,就是虎穴,对你也无妨!”萧军同意了,老斐写了一封信,还借给了他几本书。萧军就在这天下午,到东兴顺旅社探“虎穴”去了。

果真是位女学生

第二天早晨,我正在编辑室整理当日要发的稿子。萧军还穿着那一套不整洁的衣服,手里拿着两本小说,一本是鲁迅先生的《呐喊》,一本是高尔基的《童年》,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
萧军讲了他见到这个女学生的情景,并说这位求助的女学生的家在呼兰县,父亲在县教育局工作。她曾在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读书,后因反抗家中包办婚姻而外逃,跑到北京女师大附中读书。回到哈尔滨后断了经济来源,就被困在旅馆里了。萧军还讲了这个女学生的形象和思想情况。我听了多时,疑惑地问:“这都是真的吗?”
“百闻不如一见。她还讲过给商报也写过信,寄过诗稿。她说,人在困难中有谁肯光顾,发出信向各方求援,也只不过是一种希望和***罢了。”
那时,我还从未自己主动去会见过素不相识的女人。这句话竟有些触动了我,在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泛起一个被困在旅店里的女学生形象。同时,也回想起我和萧军当年离开抗日部队,被困在这个城市的一家小客栈的情形来。我不知是动了恻隐之心,还是出于好奇,把稿子收拾收拾,就和萧军一同去旅店了。三郎轻轻敲了两下十八号房的门,里面没有动静。我说:“她可能外出不在吧。”萧军摇着头说:“不能,她讲过旅店经理不准她外出,怕她跑了,瞎了一笔钱。”
萧军把门推开,我们走进房间。里面空荡荡的,一张双人钢丝床,床幔子垂着一扇,挂着一扇。一床葱心绿的被子还没有叠起,好像睡觉的人刚离开似的。绣着一朵大红花的枕头旁边,放着几本书。靠南面玻璃窗下边有一张桌子,桌前和桌旁各有一把木头椅子。在靠床角处有张茶几,茶几上面放着一个不大的手提箱。四壁的石灰墙上有的地方发黑,有的地方发黄。天棚和墙壁连接处,挂了不少的蜘蛛网。
萧军把书放在桌上,就坐在桌旁的那把椅子上,顺手把窗台上的一本书拿起来看。书的封面上印着四个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