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大学国文》考试重点.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国文》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buhouhui915 2017/11/17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国文》考试重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1春季《大学国文》整理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诗经>"六义"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蒹葭》中“企慕的象征”?
“秋水伊人”是本事创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象,作为一种企慕的象征。它不仅换取读者相似的爱情体验,也象征了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从中让读者感触到主人公在飘渺中执着追求的人生体验。
诗中一直没有出现伊人的具体形象,这反而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不同的伊人,诗歌经过读者的再创造,产生了更多的审美情趣,也带给读者更多的美感。
当然更进一步地说这种“伊人”可能是象征着一种难以达到的人生目标,尽管你苦苦追寻,但它却总是遥不可及,这也就表现出东周时期诗人对人生意义思考的朴素观念。
《上善若水》中的无争思想?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无争:
处下无争
最高尚的品德是像水一样。正是因为当别物争着往高处爬的时候,它却甘居卑下的地位,甚至宁愿留在众人憎恶的地方,藏污纳垢包容一切。水的这种“不争”的品德,正是老子体现生活准则的重要特征。老子看重“不争”之德,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到处弥漫着为私利而争嚷不休的情况,所以他以水的“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来教育人们要效法水的“不争”精神,做到“为而不争”。这种“不争”,并不是自我放弃,也不是逃离社会或者遁入山林。他的“不争”观念,乃是为了消除人类争端而提出的。老子仍然要求人们去“为”,而是所为要像水一样能够“利万物”,但是所得来的成果,却不据为己有,更不是居功自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修身·博学》
《明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所谓修身,指的就是自身道德问题。中国是个讲美德的国家,也以美德而成名。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对以往的人生道路起着重要的根蒂。自懂事起,父母就会教自己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帮助他人,怎样以德去服人

齐家:如果懂得什么叫以德服已,以德服人的含义,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么多的破碎家庭。所以说,自身修养,还关系着一个家庭。 
治国,乃就是所谓的整治国家。做为一个公民,都有爱国为国报忠的权利和义务。要想治国,首先得要懂得治国的大意。治国,就是要把一个衰落的国家整治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大国。
平定天下,就是安定整个世界。全世界有无数个国家,也有无数个民族。在旧时,世界各国都是厮打成一片,最后残害的只是无辜的百姓和孩童。新中国的成立,不但使国家变的强大,且也建交了友好关系。不会再以暴力去解决世事。建立友好关系,不但可以使对国交互事物,且在人与人之间也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平定天下,人人渴望和平,渴望停止一切的斗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逻辑性的,后者都是要以修身做前提,只有好开头,才会有好的结尾。缺少前面的,后面的都不完美。所以说,个人修身,关系着一个家庭,关系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