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伤寒论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陈明教授
第一章总论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为张仲景所著,至今近二千年。它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一、张仲景其人
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与华佗齐名,因医学成就巨大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但史书中张仲景无传,其名字最早见于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序》:
“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此乃有关仲景之最早文字记录。
一、张仲景其人
我们可以从下列史料中了解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自序》
王叔和的《脉经》
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序》
唐魏征等《隋书· 经籍志》
宋·《太平御览·何顒别传》
宋版《伤寒论·序》引甘伯宗《名医录》
明·李濂的《医史·张仲景别传》
一些地方志:如《南阳府志》、《襄阳府志》、《长沙府志》、《邓州府志》等。
(一)名字、生卒年代及籍贯
1、名字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
2、生卒
《隋书经籍志》云:“仲景后汉人。”
据上述有关资料推论,张仲景约生于公元150~219年,约生活了70岁。
(一)名字、生卒年代及籍贯
3、籍贯
据《太平御览•何顒别传》、《名医录》等的记载,张仲景是南阳人。
《河南通志》进一步谓:“张机,涅阳人。”
《后汉书》载,当时荆州下辖七郡: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
涅阳、棘阳皆属于南阳郡。
为东汉荆州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南阳市邓州穰东镇)。
(一)名字、生卒年代及籍贯
了解张仲景籍贯的意义在于了解《伤寒论》中一些方言的使用。
如“熬”,并非“煎煮”的意思,而是“炒”。西汉·杨雄《方言》释“熬”为:“凡以火而干五谷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之间或谓之焙;秦晋之间或谓之炒。”
《伤寒论》中“杏仁熬黑”、“巴豆熬去油”、“白粉熬香”等,皆为此意。
2、客观事实
东汉末年,①战争频仍。“大兵之后必有大疫”
②天灾不断:在张仲景生活年代,发生大的天灾就有20多起(如水灾、旱灾、瘟疫、地震、台风、蝗虫、海水倒灌、泥石流等)尤其是瘟疫,死人无数。“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据史料载:从公元171~185年间,流行5次大的瘟疫。
2、客观事实
建安七子之一王仲宣《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
远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
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
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