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文档名称:

林可霉素类与糖肽类抗生素.ppt

格式:ppt   大小:368KB   页数:7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林可霉素类与糖肽类抗生素.ppt

上传人:yixingmaoh 2017/11/18 文件大小:3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林可霉素类与糖肽类抗生素.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林可霉素类与多肽类抗菌药物简介
周慧琴
2014年7月
林可霉素类简介
林可霉素是1962年由美国人Mason等从林肯链霉素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出来的。
林可霉素与已知的大多抗生素类药物不会表现交叉耐药性,并且毒副作用较低,抗菌活性强,因此林可霉素和它的衍生物盐酸克林霉素很快发展成为临床应用上的主要抗生素。
林可霉素类
主要品种:
林可霉素:链霉菌产生的林可胺类抗生素。
克林霉素(氯洁霉素):林可霉素的半合成抗生素,比林可霉素口服吸收好,毒性小,抗菌作用强,取代林可霉素。
林可霉素类
抗菌机制:
作用机制与大环内酯类相同,能不可逆性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属速效抑菌剂。
易与革兰阳性菌的核糖体形成复合物,而难与革兰阴性菌的核糖体结合,故对革兰阴性菌几乎无作用。
林可霉素类
抗菌谱及抗菌活性:
抗菌谱与红霉素类似。
对各类厌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对革兰阳性需氧菌有明显活性。
对部分需氧革兰阴性球菌、人型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
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MRSA、肺炎支原体对本类药物不敏感。
克林霉素的抗菌活性比林可霉素强4~8倍。
林可霉素类
耐药性:
大多数细菌对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存在完全交叉耐药性。
本类与大环内酯类存在部分交叉耐药性。
林可霉素类
体内过程:
比较项目
林可霉素
克林霉素
吸收
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为20%~35%,且易受食品影响
口服可被完全吸收,生物利用度为87%,受食品影响小
达峰时间
约2~4h
约1h
t1/2
约4~

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
两药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0%以上。能广泛分布到全身组织和体液,并达到有效治疗水平,骨组织可达到更高浓度。乳汁中的浓度约与血中浓度相当。
胎盘屏障
能透过胎盘屏障。
血脑屏障
两药物均不能透过正常血脑屏障,但炎症时脑组织可达有效治疗浓度。
代谢
主要在肝脏经氧化代谢成无活性的产物或经胆汁排入肠道或经肾小球滤过。
仅有10%原形药物排入尿中,难达有效治疗浓度。
停药后,克林霉素在肠道中的抑菌作用一般可持续5天,对敏感菌可持续2周。
林可霉素类
不良反应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口服给药比注射给药多见。林可霉素的腹泻发生率为10%~15%,克林霉素为4%。长期用药也可引起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   、瘙痒或药热,也可出现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
林可霉素类
药物相互作用:
1、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抗肌无力药合用时将导致后者对骨骼肌的效果减弱。
2、与红霉素、氯霉素之间具有拮抗作用,两种药物不应同时使用。
3、与阿片类镇痛药合用,可能使呼吸中枢抑制现象加重。
4、与吸入性麻醉药同用,神经肌肉阻断现象可有加强,导致骨骼肌软弱和呼吸抑制或麻痹(呼吸暂停),在手术中或术后同用也应注意。以抗胆碱酯酶药物或钙盐治疗可望有效。
5、与新生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妥英钠、巴比妥盐酸盐、氨茶碱、葡萄糖酸钙及硫酸镁可产生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