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精准扶贫要着力解决四个问题.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准扶贫要着力解决四个问题.doc

上传人:dt83088549 2017/11/18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准扶贫要着力解决四个问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准扶贫要着力解决四个问题
进入新世纪,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通过接续多轮有计划、大力度的扶贫帮困和民生建设,镇江在消除贫困上取得了历史性进步。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收窄为2:1。“十二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长高于城市居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城乡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8%以上。这一历史性进步标志着镇江扶贫帮困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到达了新的目标起点。
2016年,按照中央、省精准扶贫工作统一部署和全面小康建设“一个不能少、一户不能落”的要求,镇江实施了“百村万户达新标”工程(村集体年收入80万元以上、贫困人口年收入8000元以上)。在新的目标起点上更好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要下功夫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解决部分扶贫项目效益不高、农民获得感不强的
问题,努力使扶贫帮困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项目化推进是保证扶贫工作落实的基本思路,十多年来,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投入建设,包括物业经济、种养殖业、农业观光体验、民宿旅游在内的一大批扶贫项目建成运营。应该肯定的是,一些项目的建设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部分项目效益不高、农民获得感不强的问题还明显存在。少数项目投入数十万元,而年收入区区几万元,抵不上银行利息,如果计算项目折旧,收入更是少得可怜。一些扶贫资金投在少数种养殖大户的项目上,大部分农民特别是低收入贫困户得不到项目的收益。一些项目建设确实改善了农民生产经营条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但农产品卖不出去的问题没有解决,甚至出现生产越多亏得越多的现象。如茅山老区的葡萄、草莓只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沿路边叫卖;水蜜桃大量上市时,由于销路不畅,被无锡人低价收购,贴上无锡的品牌高价销往大中超市。由于近年来电商销售异军突起,很多实体店生存艰难,导致门面房出租价格下降,许多村集体物业租金收不回。一些项目不但一次性建设的投入较大,而且工程建成后的运营维护仍要投入,由于接续投入来源无着落,导致项目在经营前几年尚有效益,几年后则难以维持。如种植业的大棚使用三年后,必须更换塑料农膜和少数破损支架等,这些生产资料的成本农民根本承担不起。

造成以上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症结有二。一是帮扶部门存在单纯的任务观念。扶贫帮困不应只是一时地给钱给物,更在于为贫困人口建立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一些机关单位和部门企业认为,只要按市里文件规定的资金拨付到位,把项目建起来就算任务指标完成,至于项目能不能产生效益、大多数农民能不能得利、项目运营维持还要多少投入则是农民自己的事。二是对项目前景缺乏市场预测。项目必须与市场连接,否则,势必浪费资源或“产能过剩”。短时间、大规模、急就章式的扶贫项目建设,其盲目性、风险性不言而喻。农产品销售难、物业用房租不出去就突出地反映了这个“必须”。
解决扶贫项目建设经济效益不高和农民获得感偏低的问题,应把握好三条原则。一是高度体现精准扶贫。扶贫资金不是工商资本,重在雪中送炭,任何扶贫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谋划建设都要牢牢把握这个原则。检验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改善生活是基本标准。二是广泛联接农民利益。要以扶贫项目建设和经营为纽带,以带动全体农户尤其是贫困人口收入增加为目标,通过生产合作互助,形成以项目为核心的利益联盟。伏牛山煤矿是丹徒区重点扶贫区域,他们通过政府扶贫投入引导工商资本进入,按照“公司
+农户”的模式运作,组织覆盖全体农户的小香猪合作养殖项目,促进了低收入农民的收入增长,是扶贫项目建设的成功范例。三是防止风险隐患。新建扶贫项目,在谋划阶段就要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防止盲目建设和急躁冒进,避免造成资金浪费和农民财产损失。调研中,许多地方反映的农产品销售难、项目经营维护资金没着落、物业出租房收不到租金等问题,很大程度是扶贫项目建设初期就埋下的风险和隐患。
解决少数基层干部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
思想偏重的问题,努力实现扶贫帮困与
扶志扶智的双效提升
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镇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精准扶贫为导向,以“百村万户达新标行动”为抓手,强化?M织领导,致力补齐“短板”,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有效向深处推进。但是,少数经济薄弱地区镇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依靠自身脱贫的内动力不足,甘于落后,甚至在等待别人送小康。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少数基层干部对扶贫工作内涵缺乏准确把握。少数基层干部认为相对贫困永远有,没必要小题大做,没必要花大力气;有的认为扶贫就是政府兜底救济,简单应付一下就行;有的把工作重点放在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上,部分乡镇甚至用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