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鹅疾病防治
鹅疾病的种类
与其他家禽相比,鹅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较强,但有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一旦发病,损失巨大。鹅疾病的种类有以下三大类:
一、由于饲养管理不善等原因引起的疾病,如外伤、饲料中毒及缺乏某种营养等普通病。
二、由于寄生虫寄生在鹅体内或体表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球虫病、绦虫病、前殖吸虫病、棘口吸虫病、气管吸虫病、盲肠虫病、鹅毛滴虫病、鹅裂口线虫病、鹅支气管杯口线虫病、羽虱等。
三、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症状,并能传播蔓延的传染病。
鹅病的预防措施饲养管理不合理,会导致鹅生病,甚至会造成大批死亡。因此,养鹅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鹅病的预防措施如下:
一、经常保持养鹅环境的卫生,定期消毒,天天清扫鹅舍和运动场,经常更换舍内的垫草,保持其干燥柔软,经常刷洗消毒食槽及水槽。
二、及时搞好禽霍乱、鹅瘟的预防注射,一旦发生各种传染病要及时隔离,严格消毒。
三、经常检查鹅群的健康情况,发现疾病及时处理。每日出舍放牧前,应观察鹅只的粪便是否正常,鹅只的表现是否有病,以避免传播疾病,减少损失。
四、从外地购进的鹅只或种蛋,一定要经过隔离观察后才能入舍;种蛋要经消毒处理才能入孵。
五、鹅群不可进入疫区放牧,谢绝外人进入鹅舍参观或接近鹅群。
鹅场常用疾病防治药物
一、抗生素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肽类抗生素等。
二、磺胺类药物:一般只有抑菌作用,无杀菌功能,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细菌性感染疾病和原虫性疾病。
三、喹诺酮类药物:包括氟哌酸和吡哌酸等,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敏感,对某些厌氧菌也有效,有其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有耐药性的菌株、支原体效果较好。
四、喹恶啉类药物:为合成抗菌药,含有喹恶啉1,4-二氧基团,常用的有痢菌净和喹乙醇。
五、其他药物:复方敌菌净的抗菌机理是妨碍菌体蛋白质的合成而起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或阴性菌均有疗效。禽泰克的主要成分为金刚烷胺,是一种高效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特效药,能迅速缓解各种流感症状,有效防止细菌继发或合成感染,对鹅的流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种鹅疫病防治
种鹅疫病防治与饲养管理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直接影响种鹅饲养管理的效果。
种鹅场需建立严格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严格地实施各项常规防疫措施,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密切注意疫病流行动态,真正做到防重于治。对鹅影响大的主要是几种传染病: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等。小鹅瘟和鹅副黏病毒病在行业中已得到有效控制,,14日龄接种小鹅瘟弱毒疫苗1羽份/只,开产前接种中毒疫苗2~3羽份/只;在20~30日龄接种鹅副黏病毒疫苗1羽份/只,开产前接种2~3羽份;在2~,每3个月加强免疫一次,每次1ml/只。大肠杆菌病在目前虽较棘手,但它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完善疫病防治措施,发病时可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防治鹅病应遵循的原则及关键技术在无公害养鹅业中,防治鹅病除了正确和合理使用疫苗或菌苗外,使用药物进行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措施。药物防治鹅病应遵循的原则及关键技术如下。
一、混料或饮水给药时,必须将药物与饲料混合均匀,或使药物完全溶于水中,以防引起药物中毒和药量不足。
二、要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掌握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还可将集中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交替使用或轮换使用。
三、应特别注意预防药物的残留。
四、必须加强对市售各种添加剂的全面了解,以便正确和合理使用添加剂,以免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出现药物残留。
小鹅瘟的防治
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败血性传染病。3-4日龄以至
1月龄以内的任何品种的雏鹅易发生,30日龄以上的雏鹅很少发病。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出现在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可达95%-100%。
小鹅瘟的症状: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后往往呈最急性型,只有半天或一天的病程,有时不显示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一般雏鹅在感染以后,首先表现精神萎顿、缩头,步行艰难,常离群独处。继而食欲废绝,严重腹泻,排出黄白色水样和混有气泡的稀便,喙的前端色泽变深,鼻液分泌增多,病鹅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嗉囊中有多量气体和液体,有些病鹅临死前科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
各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小鹅瘟的防治均无效,因此,必须切实做好预防工作。
一、在母鹅产蛋前15-30天内,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每只肌肉注射1毫升,2周后母鹅所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具有很强的免疫力。
二、种鹅未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