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台湾的检察官员额制.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台湾的检察官员额制.doc

上传人:jactupq736 2017/11/18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台湾的检察官员额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台湾的检察官员额制
在台湾地区,检察官是一项法律(司法)职务,和员额是相对分离的,检察官调离其工作岗位,员额空缺,但并不会导致其法律职务的解除
当下检察官员额制正在全国全面推进,这项制度表面看来似乎仅仅是一项关乎检察官人数规模、功能较为单一的制度设计,但实际上其设计和运作仍然贯穿和体现了检察权运作的基本原理。
我国台湾地区实行检察官员额制经年,积累了较为丰厚的制度和实践经验,解读其中的关键性制度设计,对于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检察官员额制改革不无裨益。
定人数要靠“行政院”
在台湾地区,“司法官”的概念包括法官、检察官,两者同时被归入“中央政府”机关公务人员的范畴,因而,法官和检察官的员额数受“中央政府机关总员额法”的调整(台湾地区的法官被列为其中的第三类人员、检察官被列为第四类人员)。实务中,台湾地区的“中央政府机关总员额法”仅明确规定了第三类人员和第四类人员员额总数之上限,至于各级法院法官和检察署检察官的员额数具体如何配置,则由其各自所属一级机关(即“司法院”和“行政院”)在员额总数内自行往下分派。
台湾地区践行孙中山先生倡立的“五权宪法”理论,强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弹劾权、考试权,各自独立运作并互相监督、制衡。其中,台湾地区的检察机关虽然在功能上被视为广义的司法机关,但在组织体系上却历来隶属于
“行政院”的“法务部”,因而,与台湾地区各级法院配置的法官员额数由“司法院”在“中央政府机关总员额法”规定的最高限额内自行决定不同,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检察署以及地方各级法院检察署所应配置的检察官员额数,并非检察机关可自主决定之事项,而被视为司法行政权的范畴,只能由检察系统名义上的主管行政上级――“行政院”(“法务部”并非一级机关)来决定。实务中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检察署和地方各级法院检察署应配置之检察官的员额数,均由“法务部”核定后报“行政院”人事行政总处决定。
此外,由于台湾地区的检察官还需要通过法官、检察官资格考试后录取,因此,若检察机关内部因为检察官离职、退休等出现员额空缺时,或者需要新增加检察官员额时,“法务部”还需要会办“考试院”的“考选部”,提出需要增补的员额数并协商确定考试录取人数。
办案越多员额越多
在台湾地区,根据案件数来确定各级检察机关应配置之检察官的员额数,被认为是最公平、合理的方法,因而,实务中各级检察机关的检察官员额数,基本是参考案件数来确定的,且每年都在调整、变化。台湾地区检察体系是标准的“金字塔”型构造,检察官的员额数绝大多数配置于基层地检署,越往上级审,检察机关的组织规模越小,员额越少。
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台湾地区的办案重心即侦查主要在一审,二审以上的检察署原则上不办理侦查事务,因而,检察官的员额数重点向基层倾斜。例如,台湾
“最高”法院检察署以及花莲(东)、台中(中)、台南(南)等三个高分检,因为并不直接承办侦查案件,因而其检察官员额数总体上是相对固定的。比如2015年,“最高”检察署检察官员额数为19人、高分检检察官员额数为181人,共200人,但“最高”检察署特侦组检察官不占“最高”检察署的员额。每年略有微调但变化不大。实务中其检察官员额数的调整,主要取决于各年度“换防”、调动的检察官人数的多寡。台湾地区“法务部”每年在对“最高”法院检察署和高分检检察官进行例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