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幼儿健康教育
宋玲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做准备的理念已经确立。如何使幼儿乐学、会学已成为幼儿教育追求的目标,各领域的教育也随之发生了重心的转移。如今,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健康的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终身健康的愿望与能力已成为幼儿健康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新的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个人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这意味着跨世纪的新一代,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质,3—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人的全面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逐渐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的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涵
幼儿的健康是指幼儿各个器官、组织正常地生长发育,没有生理缺陷,能较好地抵抗各种急、慢性疾病,体质不断增强;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健康意识,培养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是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的系统教育活动。它的关键是使幼儿形成健康的行为。
树立现代的健康观,明确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实质上是对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期间在身体素质、自我保健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的预想,是对幼儿在健康教育中应获得的发展效益的规定。
(一)幼儿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是在幼儿园阶段的几年中必须不断关注的一个方面。
教师应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教师引导幼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培养其愉快的情绪和适应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
(二)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过去,我们过于关注幼儿自理技能的掌握,通过对《纲要》的再读与分析,我们认为幼儿具备了自理技能并不意味着具备了独立自理的意识,因此,将关注点转至幼儿独立意识的促进及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上。首先,教师相信、肯定幼儿的能力,调动幼儿的自信心,为幼儿创造独立做事的条件。我们有效发挥幼儿同伴之间的渗透作用,促进不同年龄幼儿共同成长。我们设计了多种方式的“大带小”活动,使幼小的孩子很容易学会那些成人难以传授的经验,而年龄较大的幼儿也得以在活动中巩固提高。
活动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