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电信业务流量理论在维护工作中的应用
克拉玛依电信分公司侯怡辛
摘要:本文以电信业务流量理论为依据,阐述在实际的维护工作及话务流量分析中一些具体应用。
关键词:电信业务流量理论话务量
电信业务流量理论是研究电信系统结构,设备数量与服务质量之间关系的理论,也称为拥塞理论。它起源于电话通信,在我国很长时间被称为话务理论。在实际应用方面表现在:设计新系统或对原有系统改造时,它可以用来设计系统方案和用于系统方案的选择。对于正在运行的系统,它提供监视系统服务质量,调整网络结构和控制呼叫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从而使系统随时都运行在最佳状态。它还提供用于各种业务流量数据的调查、统计和预测的理论及方法。它在降低电信系统运营成本,充分发挥系统效能,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电信业务流量理论在电话交换系统中的应用。
一、在节约成本、提高系统利用率方面的应用
电信局的交换系统是提供任意两个用户的通信设备,设备安装的不足电话不易接通,服务质量下降,设备过多服务质量高,建设投资大、维护成本高造成浪费。如何确定合理的设备配置,既满足用户需求,又使投资最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这就需要确定好通信网中的业务流量。电信业务流量在我们研究的电话交换系统中被称为话务量,话务量是反映用户在通信使用上的数量需求。构成话务量的要素有三方面:1、时间范围(
T)2、呼叫强度(λ)3、呼叫占用时长(S),话务量(Y)是这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表示电话交换系统的繁忙程度,可表述成:Y=λST(公式1),如果各量中时间单位取“小时”,则话务量的单位就是“小试呼”或“Erl”,我们通常说的话务量都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一小时)的话务量叫“话务强度”,习惯称“话务量”。
我们具体研究的电话呼叫具有不定性,是一种随机现象,但是当大量的用户和在一起时,呼叫结果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话务量随时间不断变化具有波动性,通过长期统计观察发现除波动性外还具有周期性,即在每天相同时间内出现一至两次话务量高峰称为“忙时”,而且呼叫数也比较稳定符合统计规律。
以下是某局日话务分布图(图1),可以看出每日有两个话务高峰:即上午11:00-12:00,22:00-23:00,话务低谷出现在:04:00-07:00。
图1 话务量分布图
根据话务量具有的这种特性,对实际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平时应对电信网中的各种业务进行日常观察统计,绘制它的业务特性曲线,确定它的忙时、闲时,对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确保忙时系统的畅通无阻,更好的吸纳高话务量,起到提高用户满意度,使企业能获得更大的利益的作用。而在话务闲时可以安排一些网络及电路的测试,及一些工程割接,尽量对用户产生最小的影响。虽然日常的话务有相同的周期性,但是亦有例外情况,对一些特殊话务(春节、中秋节、情人节等)的波动应制定一些应急措施,如增加迂回路由、增开临时电路等方法,防止突发性大话务对网络的冲击,造成系统话务拥塞,保证网络畅通。
在电信业务流量理论中为表示忙时话务量的集中程度,引用集中系数的概念,它是忙时话务量A忙时与全日话务量Y全日之比,即:
K=A忙时/Y全日(公式2),,随着电话普及率增高,忙时集中系数会下降。以下面的例子说明集中系数,本地网某局:去话话务量为:,来话话务量: Erl/日,忙时话务量为: Erl(来、去话之和)则:K=/(+)=,在话务统计报表中有时会有集中系数的指标,大家对这个指标很模糊,它就是为了考察交换机的忙闲程度,若集中系数过大,就是忙时话务量较高,需要具体分析是对交换机增加处理设备还是增加出局中继线。
话务流量的统计就是在交换机系统上进行各种与话务流量相关的数据收集与测量,通过测量可以掌握通信设备的服务情况,还能为设计新系统和通信网的改造提供业务流量的预测资料,它已成为电信维护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目前的交换机可以统计分析本网内八种话务如下图(图2):
图2交换机的八种话务流向
以当前正在实施的固网智能化改造工程为例,说明如何配置电路接入软交换平台:在电信设计院初始设计时期,要建立话务流量的数学模型,这就需要当地电信局提供现网话务流量的构成分析,以当前的话务情况为基础,合理配置设备减少投资浪费,下表是通过某地交换机的话务统计结果,建立的接入软交换系统话务模型。
汇接区
固网用户忙时来去话务量(Erl)
小灵通用户忙时来去话务量(Erl)
平均呼叫时长(S)
某地区
忙时用户话务模型(表 1)
用户类型
至长途局
至关口局
至市话PSTN用户
至市话PHS用户
合计
某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