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语》十二章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思想博大精深,
历经千年而不朽,在塑建、构造汉民族文
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
作用。孔子则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他的
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
孔子生平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幼年“贫且贱”;及长,任“委吏、“乘田”;“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
孔子还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节修改,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年七十三卒。
《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論語”的“論”是論篡、编辑的意思,“語”是語言的意思,也包括一些行为。
语言精警是它的最大特点。
如:见贤思齐、见义勇为、文质彬彬、言而有信、温故知新。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体制短小,具有简约美。
它共20篇,每篇有若干章,平均每章
30字左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先进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缺点:有前后重复的章节,有内容、语言差不多的章节,各篇成就高下不一。
如“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够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受人欺骗;只冥思苦想而不认真读书学习,就会有疑惑而无所得。”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 “孔文子何以得谥为文呀!”先生说:“他聪明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这就得谥为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