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远去的畜牧场.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远去的畜牧场.doc

上传人:好用文档 2017/11/26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远去的畜牧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远去的畜牧场

2016年的3月26日,我们重庆市十四中学原来五连二排的一帮人,邀约到一起,准备去铁山坪搞同学聚会,这是我们初中的同学在分别四十年重逢后举行的又一次聚会。
十四中学地址在溉澜溪的头塘,近几年新拓宽的海尔路在学校的大门口磅礴而来又磅礴而去,迫使我们的母校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缩小规模,偏安于公路的一侧,当年的学校大门已经不在,自然也没有了我们当年读书时的万般气象。
我和当年我们班上的劳动委员李志全取得了联系。
在预定等待地点时,出现新的状况。他说的地方我不熟悉,我说的地方他又找不到。后来我灵机一动,冲口而出:要不我们就在原来的畜牧场那个路口等吧,这就如同当年的地下党交通员接上了暗号,心情豁然开朗。
尽管我们都知道,现在畜牧场所在地早已经变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交和纵横交错的路道口,但那个熟悉的地界和那个醒目的方位我们是永远不能忘怀的。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这里都是通向溉澜溪和连接嘉陵江、长江大桥的必经路口,而且还始终承载着我们曾经的岁月情怀。因此,不管它的面貌咋变,但这个具体的方位我们彼此都是了然于胸的。

参加完同学会的第三天,我接到了江北区作协安排的这次“人文风尚江北行”走进五里店的写作任务,而且恰巧我心目中最难以释怀的畜牧场,也在这次的“走进”之列。
人们都说世间真的会有一些那样这样的巧合,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真的,这里我们就不去深究它。但是这次我如约参加完同学会引发出来的阵阵思绪,怎么就和区作协的“走进五里店”活动呼应起来了呢?难道是我对这处地方的思绪游走,刚好与作协的活动互动了?!
于是,我在电脑上敲下了《远去的畜牧场》的第一行……

江北区文联和作协,近年来多次组织作家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人文风尚江北行”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原本2016年首先安排的是“走进”该区最为偏远的五宝镇,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改日,只能先期安排我们“走进”五里店了。我们今天所“走进”的五里店,肯定与曾经在我内心留下的“五里店”有了千差万别,而对于我想具体落笔的畜牧场来说,更是有了一番新的天地。
留在我童年脑海里,且横亘已久情之所系的畜牧场,现在已经了无踪影,先前畜牧场所在方位的那个小山头,早就被现代化削平了。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就是一二十年吧,这个“小地方”的变化,足以让人有换了人间的遐思。
那天,我独自站在沸腾的五里店时,就特别想寻找到我们当年生活的一些印记,但现实让我很失望,我的内心依然有这么一份执拗残存。好在当年生活里留在我们骨子里的那种方位感却非常清晰,这就让我对五里店多了一些质朴的情愫。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汽车在海尔路上一发力,我还没有回过神,就到了新建的江北区政府所在地虾子蝙了,我的家乡溉澜溪和母校就在我们这样的漫不经心中一闪而过。
交通的便捷加速了生活的巨大变化,我和李同学一路的话题最为关键的词语就是:变化。而且是摧枯拉朽的变化。

说起我们一帮初中同学,分别了四十年后的起起落落,说起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抑或是孙子孙女们的家长里短,曾经青春无限的岁月悠忽间远去,面前的青山和脚下的江河却固执、坚定地一如既往。

我们感叹得最多的,就是城乡结构的惊人变化,而这个变化带给我们每一个人嬗变也不可小觑。
我问李同学,你还记得我刚才上车的那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