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对仲景运用小柴胡汤的探析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仲景运用小柴胡汤的探析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11/27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仲景运用小柴胡汤的探析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仲景运用小柴胡汤的探析论文
..毕业【关键词】张仲景小柴胡汤异病同治同病异治
通过学****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笔者认为张仲景在记述及归纳自己平生医学经验的同时,也在展示后世医者一个诊治疾病的思维——辨证论治,通过疾病外在表现,把握其本质及其变化,予以相应的治疗。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代表方剂,少阳之邪在表里之间,病势不定..毕业,故多见变证或兼证,笔者以小柴胡汤为例,略陈己见。
1 异病同治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101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379条)。小柴胡汤的治疗主症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但是临床证候常见错综复杂,典型的小柴胡汤证候不多,因此,张仲景认为临床上只要见到一部分主证,即可使用小柴胡汤治疗。如少阳邪热迫胃,导致胆胃气逆以致呕吐、发热症状,故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少阳之邪得解,则热除呕止。张仲景在其著作中反复强调,根据患者病证,认真分析病因病机及病邪所在,若符合少阳病证,即可以小柴胡汤治疗,而非一病一方。
黄疸病“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金匮要略·黄疸病21条》。黄疸乃脾胃湿热溢于血脉,行于肌肤所成,其治疗常用清利湿热的茵陈五苓散。但是,在黄疸病过程中,常有肝邪犯胃侮脾所致腹痛、呕吐,可与小柴胡汤疏肝和胃。
大便异常“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伤寒论》229条)“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伤寒论》230条)。

以上两条均为阳明少阳同病,以少阳为主的证治。阳明病主见潮热、大便硬结,但是上两条分别见潮热无腑实、腑实无潮热,没有完全具备阳明腑实病的条件,所以不能用承气汤攻下。“胸胁满不去,舌上白苔”是体现少阳证未解,病邪虽入里,但舌苔不是黄燥,未致大热,更见呕逆,说明证候仍以少阳为主,当从少阳论治,亦体现了先表后里的治疗原则,可与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使上焦气机得以宣通,胸胁硬满可去,津液得下,则大便自调,胃气和降,则呕逆可除,若三焦通畅,气机无阻,自可周身濈然汗出而解。
产后郁冒病“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产后病2条》。产妇郁冒病,除头晕眼花、郁闷不舒的主症外,还表现有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坚,但头汗出等症。郁冒虽有外感因素影响,但主要是与产妇亡血阴虚有关。产后血虚,血虚则导致阴虚,阴虚则阳气偏盛,偏盛之阳上逆,胃失其和降,津液下亏,肠道失润,故见呕不能食、大便坚的症状。治用小柴胡汤扶正达邪,和利枢机,使阴阳相和,则郁冒病诸症自解,正如《金匮要略心典》所说:“邪气不可不散,而正虚不可不顾,惟此法能解散客邪而和利阴阳耳”。
经带病“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经带病1条》妇女在行经期前后或行经期中感受外邪,邪热乘虚陷入血室,热与血结,经水淤结而不行,致经水突然中断,即谓之热入血室。血室内属于肝,肝与胆相表里,热结血室,正气抗邪,故见寒热如疟,发作有时之少阳证。治以小柴胡汤外透肝胆之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