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个案案例分析.ppt

格式:ppt   大小:483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个案案例分析.ppt

上传人:wangzhidaol 2017/11/28 文件大小:4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个案案例分析.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任务中心模式
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
任务中心模式介绍
历史发展:
任务中心模式起源于20年代60年代后期,雷伊德和沙乐二人所做的一项关于简要个案社会工作的研究。
1972年雷伊德和艾泼斯坦在他们的合著《任务中心个案工作》中首次提出关于任务中心的概念,并倡导建立一个有时间限制的,针对生活问题的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希望在有限的服务时间内,达成明确的、案主自己选择的目标,从而提高个案社会工作的效率。
到70年代,由于雷伊德和艾泼斯坦的大力提倡,任务中心模式日趋发展和完善。不同国家和地区经过研究,已经证实了它的有效性。
任务中心模式在最近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它强调时间限制与效率外,也强调兼收并蓄,在实际服务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模式的具体调适方法,不受限于某一种理论。
注:
在该模式发展初期,任务中心模式深受波曼及史杜特的影响。波曼认为个案社会工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史杜特则主张案主的职责是个案社会工作的重心。
本模式的特殊性:
它提供的是关于治疗过程中的一个框架,对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没有具体规定,采取博采众长的方法。
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
(1)简要(brief)
(2)时限(time-limit and duration)
优点
和传统社会工作模式比较起来更清楚也更聚焦。
重视案主的同意与参与。
案主的问题与任务相关连。
缺点
1. 契约的提供造成案主和工作者间的假平等,相同於专业霸权的概念。

3. 此模式之结构清晰及标的问题的取向,可能引发工作者原本应提供长期性服务,反而不当地使用此方法。
4. 此模式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须有高度技巧及训练方能胜任,并非每个工作者皆能使用。
5. 对某些类型的案主不适用: 并非要解决特定明确的问题,只想对一些问题探索。案主不能接受结构式的协助。案主想改变的问题无法藉由任务达成。非自愿案主不适用。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假设
1、对人的看法
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假设是案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潜能,他们通过专业服务的过程,可以增强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他也能够面对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问题或新问题,同时他们也学****到解决问题有效的新技巧。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人是属于健康、常态、有自主能力的个体,因此,任何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个人能力暂时的缺损(temporary breakdown)所引起的。
2、对任务的认知
任务与问题的关系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解决问题是开展工作的最终目的,而任务就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完成有关任务,问题就得以解决。
因此,任务是个案工作的核心,而问题则是个案工作所针对的目标。
3、对问题的认知
任务中心治疗模式要解决的问题是:心理与社会问题,即问题包含了个人生活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因此,在解决案主问题的过程中,除了案主本身的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案主的社会生活层面。
任务中心治疗模式对问题的认知是广面性的(broadness),重点在于问题的分类上,也就是说它的重点是问题类型(problem typology)的剖析和处理。
问题的类型
①人际冲突(interpersonal conflict)
②社会关系的不满意
(dissatisfaction in social relation)
③与正式组织间的问题
(problems with anization)
④角色扮演的困难
(difficulty in role performance)
⑤社会变迁所带来的问题
(problems in social transition)
⑥反应性情绪困扰(reactive emotional distress)
⑦资源不足(inadequate resources)
⑧其他问题
人际冲突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协调与冲突。
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如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
人际冲突通常是在两个人发生互动时所引起的,事实上,人际冲突是与个人需求、人格特质、角色期待以及各互动参与者的行为相关连的。当其中一个人的行为与另一人的行为不相和谐(或不协调)时,尤其是在无法接受他人行为时,更容易产生人际冲突问题。
①人际冲突(interpersonal confl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