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文提纲
一、调查的目的及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绿化的工程效益
(二)绿化的景观效益
(三)绿化的生态效益
(四)绿化的模式
三、调查情况探析
(一)工程效益方面
(二)景观效益方面
(三)绿化的模式方面
我国高速公路绿化状况探析
内容摘要:对我国高速公路的绿化进行了调查,并从绿化的工程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绿化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绿化能够基本满足行车安全的功能需要;植被恢复效果差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绿化在景观方面差强人意;不能够从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考虑路域范围内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乔灌草的绿化模式最适合高速公路绿化的要求。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
为了做好高速公路绿化的研究,笔者对我国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高速公路绿化工程实施和使用效果的调查,分析了高速公路绿化的模式、工程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等情况。指出了我国高速公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的目的及方法
调查以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为主,调查组对山东、陕西、四川、云南、广东等5省进行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现场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绿化的工程效益
1、交通安全
从山东、陕西、四川、云南、广东等5个省进行的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现场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绿化能够基本满足行车安全的功能需要。但一些高速公路上的车速很快,一旦发生事故,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利用高速公路绿化来保证安全行车的功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高速公路的安全性来说,应该注意通过诱导栽植、线形预告栽植等引导司乘人员的视线;通过中央分隔带的栽植来防挡眩光等必要措施发挥绿化的安全效益。
从中央分隔带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高速公路的防眩主要有乔灌草型、灌草型、绿篱型、防眩板型等几种模式。就绿化情况而言,南方的绿化形式较为丰富多彩,北方的相对单调,其主要原因在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可选择的长绿和落叶花灌木较多,从而可以有较多的分隔带绿化模式。就安全效果评价而言,乔灌草型能够发挥最大的安全、生态及景观功能,但由于我国的中央分隔带比较窄,所以这种形式在一般的路段不常见。灌草型的绿化模式在我国南方已经广泛应用,其综合效果也很好。绿篱型、防眩板型虽然在防眩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过于单调,使司机乏味、厌烦,同时严重影响景观。
2、路体稳定
保证路体的稳定是边坡绿化的首要任务。目前来看,单纯的依靠植被护坡不能达到路体稳定的要求,需要结合工程防护进行综合处治。对于一些低缓的边坡可以采取完全植物防护的形式。
对于调查的高速公路,影响路体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从而造成植被恢复效果差。
(1)快速成品技术差,在初期不能从根本上防止水土流失。边坡形成初期,土质较为松散,若初期不能够快速覆盖植被,将带来水土流失。已建高速公路多数边坡及路侧两旁不能达到快速覆盖植被,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减少水土流失。
(2)人工草植被退化严重,后期导致水土流失。大量引用外来的植物品种,在低养护或无养护情况下,极易退化、死亡,“一年一大片,二年一条线,三年一点点,四年看不见”是其形象写照。广东开(平)佛(山)高速公路、云南玉(溪)元(江)高速公路等边坡植草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草被退化(图2)。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若得不到解决,不仅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而且起不到生态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