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初二生物会考知识点 】是由【梅花书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二生物会考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初 二 生 物 会 考 知 识 点
1、 现在己知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能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多样性:1、种类多样性;2、生活环境多样性;3、00运动方式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主要:(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能够在克服水中阻力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左右摆动产生前进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试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试验,即模仿试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试验一些条件进行试验,这么试验叫做模拟试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作用。
8、 鳃是鱼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毛细血管,所以鳃是鲜红色。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轻易吸收空气中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氧气,所以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主要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水中,氧气降低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主要特征:体表经常有鳞,用鳃呼吸,经过尾部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gang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甲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经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联络,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影响,其种类改变和数量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乏水中浮力;(4)有气态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动物对环境适应:1、通常都有预防水分散失结构;2、不受水浮力作用,通常都具备支持躯体和运动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个运动方式,方便觅食和避敌;2、通常具备能在空气中呼吸、位于身体内部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备发达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步骤动物不是软体动物,步骤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同环状体节组成动物称为步骤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湿润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改变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能够使蚯蚓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收缩和舒张,刚毛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呼吸系统,蚯蚓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一直保持湿润体壁来完成。蚯蚓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毛细血管中。体内二氧化碳也经体壁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改变不太大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新陈代谢。
31、 兔体温恒定,不但靠体表毛,还需发达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心脏和肺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相同,这说明了人与兔分类很靠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消化道上有发达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生活习性相适应。
38、 兔有发达大脑及遍布全身神经,有发达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改变,快速作出对应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个,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备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余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分化)
40、 世界上鸟有9000多个。
41、 鸟外形呈流线形,降低飞行时空气阻力。
42、 鸟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结构,便于发达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身体里有发达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需要。
48、 鸟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备快速翱翔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一类动物,已知种类超出100万种(占动物种类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昆虫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动物。
52、 昆虫翅与鸟翼结构不一样,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扇形结构,这些结构运行都是由肌肉收缩和舒张引发,都能够在空气中产生向上升力和前进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主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产卵场所。
54、 昆虫外部特征: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坚韧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预防体内水分蒸发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今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么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行为依赖于一定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连接(如关节))组成。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点。
64、 人体主要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