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儿童牙科重点.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童牙科重点.doc

上传人:86979448 2017/12/2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童牙科重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六龄牙的成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发育阶段。胚胎3~4个月左右,第一恒磨牙的牙胚开始形成,出生时开始钙化,大约2~3岁时牙冠钙化完成,6~7岁开始萌出,9~10岁牙根发育完成。
决定六龄牙萌出时的咬合关系主要有第二乳磨牙的末端平面、灵长间隙、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和萌出方向、萌出速度以及上、下颌骨的发育程度等各种因素。由于第一恒磨牙萌出受第二乳磨牙远中平面位置影响较大,当颌骨发育不足或恒磨牙的牙冠较大时,第一恒磨牙向近中移动可以引起第二乳磨牙的远中根的吸收,临床称这种现象为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这样就会破坏正常的咬合关系,引起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此时,可采用开展间隙的装置,推第一恒磨牙向远中移位,诱导其成为正常咬合关系。

乳牙的髓腔形态与恒牙相似,髓腔的形态特点和大小与相应的乳牙外形一致。按牙体的大小比例而言,相对来讲乳牙的髓腔较恒牙者大,表现在髓室大、髓室各个壁均薄、髓角高、髓室顶和髓角多位于冠中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根管粗、根尖孔亦大。
乳牙的髓腔解剖特点如下: ,上下颌者多为单根管,根管有分支的很少,偶尔可见下颌乳前牙根管分成唇、舌向2个根管。 ,近中髓角较远中髓角高。上颌乳磨牙髓室颊舌径比近远中径大,一般都有3个根管,其分布为颊侧近、远中各
1个,舌侧1个,以舌侧根管最粗大。下颌乳磨牙的髓腔为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以近中舌侧髓角最高。下颌乳磨牙通常为3个根管,近中2个较小,远中根管较粗大。有时下颌第二乳磨牙出现4个根管,即近中和远中各有2个根管。 ,牙髓治疗效果好。由于乳牙髓腔壁薄、髓角又高,在制备洞形时,应注意保护牙髓,防止穿髓和穿出侧壁。乳牙根在替牙前3、4年即开始吸收,治疗时慎勿将吸收穿透的髓室底误认为是根管口。
4。乳牙牙髓特点。
牙髓细胞丰富,胶原纤维较小且细。牙髓中部的血管粗细想混,边缘部血管细。牙根有生理吸收的特点。
,怎样吸收。
吸收由牙骨质表面开始,广泛地向牙本质进展,渐渐涉及髓腔。乳前牙牙根的吸收常从根尖1/3的舌侧面开始,由于后继恒牙牙胚向合面和前庭方向移动,渐达乳牙根的正下方,使乳牙牙根呈横向吸收。乳磨牙牙根的吸收自根分叉的内侧面开始,斜面状地吸收。下颌乳磨牙多为远中根比近中根先吸收,上颌乳磨牙之颊侧远中根和腭根比颊侧近中根易吸收。

1)乳牙牙根吸收面的根管孔周围为数不少的吸收窝及长短不一的成牙本质细胞浆突,根管孔附近有数个小孔,其壁由螺旋状排列的牙骨质粒所形成。
2)牙本质吸收面由大小不一,不规则的吸收窝所形成。吸收窝互相重叠,其间见散在牙本质小管的开口。吸收面较平滑,基质纤维结构不清,断端之表面稍突。3)牙骨质吸收面的吸收窝较牙本质吸收面少而小,为圆形。吸收窝底可见残留的牙骨质粒。4)乳牙牙根吸收近颈部时,颈部部分釉质吸收。吸收面可见吸收窝较深,釉柱体凹陷,柱体边缘部突出。

临表:口腔内先天缺牙,牙齿缺失的数目和位置不一。恒牙较乳牙多见。%~%,%~%。恒牙列中任何一颗牙都有先天缺失的可能,除第三磨牙外最常缺失的牙齿是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侧切牙和上颌第二前磨牙。最少缺失的牙齿是第一磨牙,其次是第二磨牙。牙齿缺失可以发生在单侧也可发生在双侧。缺失牙位多呈对称性分布,缺牙数目以2颗最常见。
乳牙列的牙缺失情况较少,可见于下颌乳切牙、上颌乳切牙和乳尖牙。
治疗:原则是恢复咀嚼功能,保持良好的合关系。缺牙数目较多时,可做活动性义齿修复体,恢复咀嚼功能,促进颌面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当恒牙排列较稀疏有间隙时,则可保留滞留的乳牙,以维持完整的牙列和咀嚼功能。

牙齿发育期服用了四环素类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等则可引起牙齿内源性色素沉着,其机制目前未完全定论。许多研究认为,服用四环素后,约有
10%的药量不能被排出,未能排出的四环素经血液分布到骨骼和牙齿中,牙齿组织中的四环素药物和钙离子复合,形成一种四环素钙的正磷酸盐复合物沉积于牙本质中,这种复合物本身带有淡黄色荧光,并可在日光紫外线作用下逐渐使牙齿由黄色变为棕黄色或棕灰色。颜色的轻重与服药剂量和时间有关,用药量越大变色越重,用药时间越长,牙冠变色范围越广。因四环素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乳牙也可以发生四环素着色。妊娠5个月以上的妇女服用四环素药物后,婴儿的乳牙即可着色。而恒牙的四环素着色主要是在婴幼儿时期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后造成。乳牙和恒牙最容易受影响的时期是从胎儿4个月到出生后7岁左右,因此,孕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