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它不仅能有力地促进是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对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1、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课程改革是由学校和教师具体实施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实践。学校和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学校和教师参与开发的校本课程,不但充分体现三级课程管理的意义,体现课程研制者的意图,而且可以有效地发挥新课程的作用,使新课程更为清晰、易懂,更容易被理解与实施。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将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作为支撑,而校本课程开发能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我校生物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生物学素养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他们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不断的构建和重组,对教学实践也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探究。他们注重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而不是开发的结果。在开发过程中,生物老师们的课程意识、课程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专业知识能力也得以提升。同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使生物学满足了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综合能力的需要,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意识。改变了学生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个人的爱好、兴趣等进行个性化学习,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也有明显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㈠课题确立
校本课程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我们紧密结合本职教学工作去开展校本研究,使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能融为一体。在新课程生物学课本中,象“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等内容,要求学生能说出植物的名称、形态结构特点、生活环境、开花的习性、用途或价值、分布状况、相似物种的识别方法、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预防措施、栽培技术及繁殖方法等内容,而学生对这些知识知之甚少,但他们却非常感兴趣,总是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有的还采来很多标本让老师一一给他们讲解。看到求知欲这么强烈的学生,生物老师们被感染了,于是商讨如何利用好学校的植物资源,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因为我校是花园式绿化单位:校园绿化面积近10000平方米,有近30个科,50多种绿化植物。为此,我们决定编辑“棋山第四中学植物志”,作为生物校本课程之一。
㈡课程目标
1、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能力、价值观、品质、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具体为:
⑴通过收集植物分类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加工资料的能力,知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⑵了解植物分类的目的、方法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