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浅析
减排办
2016年4月22日
主要内容
一、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回顾
二、国家“十三五”大气减排思路
三、我市“十二五”总量减排情况
四、我市“十三五”大气减排浅析
一、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回顾
“九五”期间(1996-2000),总量控制首次提出,实施“一控双达标”,对十二种污染物总量控制。(一控双达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重点区域空气和地面水环境质量达标。)
“十五”期间(2001-2005),我国对六种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
基本没有完成
一、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回顾
“十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未完成的主要原因
一是科学发展观未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在以GDP为中心的干部考核体制下,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甚至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健康为代价,忽视了环境保护是政府应该履行的基本职责,没有充分重视环境治理设施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未纳入约束性指标)
二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历史欠账较多,污染事故有所增加。“十五”期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自2002年末开始,高能耗、高物耗的火电、钢铁、建材、有色等行业出现过热发展的态势,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5%以上,但污染治理进程相对缓慢。(粗放式发展)
一、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回顾
“十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没有完成的主要原因
三是环保机制不健全,监管能力十分薄弱。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十五”期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法规制定和修订的进程缓慢,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环境守法意识较差,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机制、管理不健全)
四是能源消费的超常规增长和火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增长了近9亿吨,增加量超出规划8倍;%,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同时,生产活动的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
2000年,,,到2005年,,超过规划约1亿千瓦,,增长了近1倍。能源消费的超常规增长和火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导致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回顾
“十一五”期间(2006-2010),我国对两种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
第一次实质性完成
一、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回顾
“十一五”期间(2006-2010),我国对两种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
一、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回顾
“十一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参数远远超预期
一、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回顾
“十一五”各行业专项规划全面突破规划预期值,带来的污染物新增量超出预期
“十一五”期间(2006-2010),我国治污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国累计建成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832座(“十一五”期间增加约2000座)
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约77%
(“十一五”)
火电脱硫机组比例从2005年的12%%
一、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回顾
“十一五”期间,总量控制制度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了包括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和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在内的完善、有效的总量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