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古衙.古民居.古戏台.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衙.古民居.古戏台.doc

上传人:好用文档 2017/12/5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衙.古民居.古戏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不仅有古镇、古作坊、古窑址,其辖区范围内还有号称“江南第一衙”的浮梁古县衙、星罗棋布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和风格多样,异彩纷呈的乐平古戏台。

一、江南第一衙――浮梁古县衙

浮梁古县衙在离市区约十公里的浮梁县城,始建于唐元和11年(公元816年)。千余年来屡毁屡建,今天我们所看见的清县衙署为清道光年间建筑,距今只有不足二百年的历史。
这座浮梁县清衙署有两大特点:一是比一般县衙规模大;二是保存特别完好,为江南所仅见。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一切都必须按礼法办事,不能逾矩。浮梁县也是县一级政府机构,其衙署何以能建造得比一般县衙要大?这原因在于其它地方县令一般是七品官,而浮梁县令因其下属的景德镇元、明、清三朝均设有专门烧造皇家用瓷的御窑厂,而官位较其它地方县令高出两级,为五品官。官大衙大,浮梁县衙规模自然较其它县衙大许多。

浮梁古县衙不仅规模大(原占地6万平方米。房屋300余间),而且保存相对完好。其沿着一条南北中轴线排开,整体方位坐北朝南的主体建筑――照壁、头门、仪门、六房、大堂、二堂、三堂、花厅、后花园,都基本上维持着原来的面貌。
照壁上绘古纹饰。
头门为八字门,门东架一面大鼓,供击鼓鸣冤之用。
仪门前有下马石,上级官员到此,文官下马,武官下轿,然后开中门迎接。中门只供知县和上级官员通过;而一般人和死囚犯则分别由东、西两侧门出入,故东门又称“人门”、“生门”,西门称“鬼门”、“死门”。
六房分列衙署两侧,吏、户、礼在东侧,兵、刑、工在西侧。
大堂由正厅和招房、简事房组成。正厅高大、轩敞、庄重,名为“亲民堂”,实乃举行重大典礼,迎接圣旨,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其大厅正上方悬挂“明镜高悬”匾额,匾额下地面上陈放着县令审案时使用的案椅,案上有印信、文房用具和惊堂木,案前有原告石、被告石,又叫“下跪石”,专供原告、被告下跪使用。可以想见,审案时县官高踞堂上,人犯跪伏堂下,两旁衙役侍立,气氛极是森严。
招房在大堂西侧,用于收贮兵器及记录堂谕口供。
简事房在东侧,收贮仪杖物品及账务品。
大堂之后是二堂。大堂、二堂间有天井,天井两侧厢房是师爷办公的地方,武师爷用西厢房,文师爷用东厢房。
天井后的二堂,前沿额枋上悬“琴治堂”匾额,称颂县令鸣琴而治,政简刑轻。内设桌凳,供县令处理公务和接待宾客。
二堂,三堂间也有天井,将县令审案、批阅文书、接待客人的办公场所和后面的生活区隔开。
三堂正厅上方有匾额,书“勤慎清”三个大字;廊柱上有两幅对联,分别为:“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独立苍茫自忧民,侧身天地更怀君。”
厅两侧西厢为侍从起居之所,东厢为知县与正夫人卧室。
三堂后有小院子。两侧为花厅,为知县处理完政务,饭后茶余休息与招待上级和同僚的地方。
其后是花园,有亭子,假山,各种草木花卉。
所有这些建筑,除大堂之月梁、斗拱施以雕刻外,其余皆无装饰,因而虽然高大轩敞,却显得庄重、简朴,没有一点儿奢侈的气象。

浮梁古县衙,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县一级政权机构原始风貌和地方官的工作生活情况的实物证据,也是到景德镇观光的中外游客必至之地。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当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