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带禅意的书法理论与书法作品
在中国僧侣队伍当中,不乏书画方面的奇人与高人。明末清初,“清四僧”之首、中国“大写派”宗师、开“江西派”一代先河者八大山人,朱耷,以及中国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把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推向极至的弘一法师,李叔同都属于那奇人中的奇人或曰高人中的高人。
他,江西省佛教协会教务部主任养空法师也是一位僧人。平日里,他除了坐堂讲经、著书立说和从事日常性教务工作之外,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进行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艺术创作,因此而被人们称之为当代“僧侣书法家”。
最近,他从多年来创作的大量书法作品中选取佳作108幅编撰了一部以中国传统书法为表现形式,以佛教经论、禅宗偈语注释为主要内容的书著――《莲华妙笔――养空法师禅意书法作品释义》,受到宗教界、出版界、书画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试从养空法师习书、创作过程和对书法的感悟入手对这部书著进行必要的解读,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著者的真实意图。
崇尚艺术“命题”创作
养空法师本姓邵,名继明,1961年出生在江西景德镇一个公职人员的家庭。他自幼深爱中国传统文化,对诗、词、歌、赋及琴、棋、书、画可谓无所不能。十九岁那年,当时还在景德镇念高中的他,与省内颇负盛名的书法家梁光先生邂逅,开始走上书法艺术创作的道路。以后,他专程前往江苏无锡书法艺术学院深造,受到朱海良、辛济仁等先生的青睐。1991年,他从江苏无锡书法艺术学院毕业后,曾任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书法讲师,并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出家以还,他曾一度作为侍者,跟随一诚大和尚抄经、诵经;讲经、说法……大和尚去北京出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职之前,特意将他安排到被世人看着“清水衙门”的省佛教协会,从事全省佛教教务工作。
起初,他曾以抄写经文,摘录禅句为乐事,为此用去了一刀又一刀的宣纸。后来,他见有友人与居士向他索要作品,则干脆作起了分送经文法语的善事……去年,有人向他提议说:你何不将自己所抄经卷汇编成册,再将它们分发出去,以遂自己的弘法之志呢!他一听,颇觉有理。于是请来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书法研究生导师范坚先生为他题词、作序,出版了一部《养空法师书法》集。
一日,我专程前往省佛协拜会养空法师,并与他谈起有关于“命题”创作的问题。记得当时,他拿出那部《养空法师书法》对我说:“你所说的‘命题’,是指书法作品的题材与内容吧
?我以为,就“命题”本身而言,它有被动与主动之分:所谓被动命题,是指他人给你出一个题目,让你围绕它去做文章;而主动命题则不同,它是指自己给自己订立题日,自觉地去完成自己的主张……我的这些书法作品,无一不是以佛陀的法语、法学作为题材;也可以说无一不是一种主动命题的结果。”
听他如此一说,我不由自主拿起他的那部书法集翻阅了起来……翻着,翻着,一个独坐灯前,孜孜不倦地抄写法语、禅句,并毫不吝啬地将它们赠与众人的僧人形象映入我的脑际,使我不由想起范坚先生在书序《般若心灯照,笔点莲花开》中的一段话来:我与法师的交往,感悟颇深的一是他的禅心修为;二是他的慈悲胸怀……试想,作为一个出家人,他如果有任何被强迫之感,哪能耐得了那种寂寞、吃得了那份苦楚?而作为一个书法家,在他进行书法创作的过程中,不是想着在给予他人快乐的同时,为自己寻找一份享受,而是由人牵着鼻子给你以你本不熟悉、甚至本不欢喜的“命题”去做文章,那将又会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