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附件一:
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教育学会
2011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登记表
(征文封面)
学科类别:中学语文
论文题目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
王德富
学校名称
息烽县第一中学
课题组成员姓名
学校地址
贵阳市(州、地) 息烽县(市、区、特区) 永靖乡(镇)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0851-7727262 移动电话:**********
论文内容摘要(200字左右)
[摘要]:
本教案由学校大楼上的对联导入,激发起学生了解对联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对联的相关知识,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教案充分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了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联系生活,使学生对对联知识不会有畏难心理,由生活中简单的例子入手,由浅入深的了解把握对联知识。
个人诚信承诺(在括号内打“√”):
1、所写论文为本人原创,并非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抄袭他人( )
2、所写案例真实,源于本人亲历的课堂(√)
说明:
一、学科类别分别为: 4、 7、中学政治 9、中学地理 11、小学数学 12、小学思品 13、小学英语 14、小学科学 15、音乐 20. 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注:中小学音乐、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中小学美术、中小学信息技术、中小学综合实践及综合性科研论文都分别合并为一门学科。
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不要把某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2、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过程与方法
收集和积累名联。
试着学对对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欣赏对联,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形式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安排预习,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历史。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知大家注意我们教学大楼正面墙上所贴的文字没有?有谁能够说一说?(课堂观学生观教育观职业观道德观五观端正人文化民主化知识化科学化大化玉成)。这是什么形式的文字?生:对联。对,这是对联。这是我们学校办公室方老师所写的一副对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
二、文本解读
1、走近对联
(1)对联起源:(学生就自己搜集的资料简介)
张贴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