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设计(设计实例).ppt

格式:ppt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设计(设计实例).ppt

上传人:所以所以 2012/2/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设计(设计实例).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常温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 工程设计实例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机电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
叶大法

上海市汉口路151号
021-63217420
**********


地点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
层数地上40层、地下3层
总建筑面积 70000㎡
建筑总高度 180m
用途出租办公楼(单一房产公司所有、
分散用户租用、物业集中管理性质)
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

建筑面积 1800m2
空调面积 1465 m2
;
外窗玻璃:中空Low-E玻璃;
遮阳系数SC= ;传热系数K= ℃
外墙:窗、;传热系数K=℃
、热源
冷源离心式冷水机组 3500kW×2台;螺杆式冷水机组 1225kW×2台。
热源油气两用热水锅炉2800 kW×2台;水--水板式换热器5055 kW×5台。
水系统冷水系统:机组侧定流量系统,用户侧变流量系统;
冷冻机房侧冷、热4管制;
标准层空调机房侧单冷2管制;
标准层空调,外区风机盘管机组季节性转换冷、热2管制。
用户侧冷、热水温度:
一次冷水6~12℃;
二次冷水(29层以上及B3~14层风机盘管机组用)7~13℃;
热水60~50℃。
项目
夏季
冬季
备注
外区
内区
外区
内区
空气温度(℃)
25
25
20
22
参照表1-3
空气相对湿度(%)
50
40
最小新风量(m3/h·p)
20
按第11章方法计算
平均人员密度(m2/人)
8
按空调面积计
CO2浓度(%)

参照表1-3
照明负荷指标(W/m2)
18
按空调面积计
设备负荷指标(W/m2)
50
按空调面积计
噪声指标(NC)
≤35
、外设计参数
夏季: 34℃/℃;
冬季: -4℃/75%;
冬/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s。


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外区需供热,外围护结构每米热负荷约200W/m
常温电制冷冷机组无冰蓄冷系统
避免采用价格昂贵且可能需进口的高诱导比低温送风口
需保持较高的通风换气次数
标准办公层空调机房比较狭小,变风量空调系统风量受限制
确定采用常温变风量空调系统
+单风道系统
系统要求
系统选择和优点
缺点
低温送风/加热量>200w/m
/换气次数不变
串联式风机动力型/气流组织好/新风效率高
串联末端耗电大,有再热损失
常温送风/加热量>200w/m
/换气次数可变
并联式风机动力型/风机盘管+单风道系统无再热损失/冷热单风道系统
并联末端耗电较大有再热损失/冷热单风道系统要分朝向/风机盘管+单风道系统有冷水管、占用空间
常温送风/加热量100-200w/m/换气次数可变
热水散热器+单风道系统
无再热损失
有热水管、占用空间
常温送风/加热量<100w/m
/换气次数可变
热水再热单风道系统/电再热单风道系统
有热水管和再热损失/电热有节能、安全问题

数层或整幢大楼组成的大型系统;
每层设一台空调器的中型系统;
每层设多台空调器的小型系统。
经分析采用“周边风机盘管,东、西两套内区单风道单冷型变风量空调系统”
优点:
东、西两个系统,可较好地跟踪朝向负荷变化、还可采用不同的送风温度,保证足够的送风量;
风管半径较小、风管截面积较小,易于布置,系统从两侧集中回风,吊平顶内静压比较均匀。
外区采用低矮式风机盘管,有利于冬季减小窗边区的温度梯度,防止冷气流下沉。
低矮式风机盘管机组设置在楼板沟槽内,降低了窗台高度,增强了外窗的通透性。
缺点:
与每层设置一套的空调系统比较,初投资较高;
由于空调机房设置在筒芯内,集中新风系统无法满足秋、冬、春三季全(变)新风供冷需求。


通透型Low-e玻璃,遮阳系数SC=,大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的遮阳系数SC≤(东、南、西向/北向),
有窗边风机盘管送风等改善窗边热环境的措施(简易通风窗AFW)
,其余部分可确定为内区。将划分好的内、外分区再细分成若干个空调区域

采用负荷计算软件对各空调区域的冷、
热负荷进行逐时计算,并计算散湿量
按外区的围护结构逐时冷、热负荷的
最大值选择周边风机盘管;
按相关内、外区内热冷负荷合计值选
择内区变风量末端装置。
作ε线交于相对湿度85%线,得送风
温度15℃(不合适可调整室内相对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