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走进赤壁,走进苏轼《赤壁赋》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8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走进赤壁,走进苏轼《赤壁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1136365664 2017/12/7 文件大小: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走进赤壁,走进苏轼《赤壁赋》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走进赤壁,走进苏轼《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以赤壁赋为范本与突破口,理解苏轼的成熟与伟大,引导学生直面生活的坎坷与挫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著名作家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
900多年前的一天,苏轼从监狱里走出来,被人押解着,远离亲眷,带着疲惫屈辱,带着累累伤痕,来到了当时偏僻、荒凉的黄州,来到了赤壁,展开了与赤壁的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完成了他精神上的涅槃,走向了思想上的成熟。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赤壁,走进苏轼的心灵世界,与苏轼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
下面我先朗诵一遍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文中字词的读音及断句;
2、把握文中作者情感的转换;
3、在课本空白处记下你听此文的初步感受及理解。
二、教师配乐朗诵课文
三、内容赏析
[提问]听完朗诵,你对《赤壁赋》有什么初步感受?
学生:
有一种悲凉的心境;
悲中有乐,乐中有悲;
师:
声韵上有一种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
写景上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情感中是悲中有乐,乐中有悲。
明代文学家茅坤曾这样评价苏轼及其赤壁赋(投影):
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
――[明]茅坤《宋大家苏文忠公文抄》卷二十八
东坡,世号曰:“坡仙”;此二赋,指前后赤壁赋。何谓“遗世”?同学们看课文注释(12)――脱离人世。
著名现当代作家巴金曾说《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
赤壁之景到底怎样,让我们来共同欣赏――齐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景                       月出东山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此时的江面呢――万顷之茫然――江水茫茫无边。)
[问]
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你能不能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风月无边的赤壁秋景图。
学生:
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细细的波纹,一轮明月从东山冉冉升起,月光下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江面上,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茫无际涯。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意境很美。白色的雾气弥漫在月光里,朦朦胧胧,梦境一般。水光接天,让我想起“秋水共长天一色”。
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一袭月光泻在这万顷碧水之上,如烟如雾般笼罩于江面,清风徐徐吹,波光粼粼泛光。茫茫月色,茫茫江水,境界开阔而空明,意境澄沏而朦胧,如梦似幻。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
教师:
真是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果然风月无边,秋景如画。
[问]
“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这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哪几个动词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
(先析后诵)学生: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诵”、“歌”,表现出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什么是“一苇”――“纵”、“凌”: 这里的“纵”――听凭、随意的意思。主人公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真的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作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