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丝绸之路北新道.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丝绸之路北新道.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17/12/7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丝绸之路北新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丝绸之路北新道
丝绸之路北新道是唐代丝路中段的主要交通线。该道出唐玉门关后,经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进入巴里坤草原,而后沿天山北麓西行,经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萨尔)、轮台(今乌鲁木齐附近乌拉泊古城)、张堡守捉(今昌吉)、乌宰守捉(今玛纳斯)、塞里木湖、弓月城(今伊宁附近)等地,过伊犁、昭苏进入丝路西段。再经热海(今伊塞克湖)、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浩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后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与丝绸之路西段中道相汇,继续向西亚和欧洲延伸。这条道路平缓易行,多水草,少沙碛,为商旅提供了便利。

北新道是唐朝联系西亚等国的主要通道,因此在军事重镇轮台还设置了镇戍军事机构瀚海军,下辖许多守捉戍所。随着时间的消失,这些为丝绸之路北新道的畅通而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守捉戍所,大多已消失不见,惟有东距乌拉泊古城30余公里的张堡守捉和它附近的乌宰守捉还能寻觅到些许踪迹。
张堡守捉位于今昌吉市东北角。遗址在昌吉市人民公园北面一个被称为红旗东路北四巷的一大片民房后面,呈长方形,南北
1100余米,东西600余米,大部分已毁,仅存西城墙东段250余米残破不堪的城墙墙体及东南角墩,基宽7米以上,看得出当年的守捉戍所还是颇具规模,不亚于一座较大型的城池。

西距张堡守捉30余公里处,就是另一个规模较大、留有遗迹的乌宰守捉。乌宰守捉因地处玛纳斯县东北千余米处的头工乡楼南村,故又称楼南古城,当地俗称唐城或破城子。1254年,亚美尼亚王海敦在觐见蒙古蒙哥大汗回国时,途经乌宰守捉,称这里为古塔巴依。清乾隆年间,曾在此筑城,驻兵屯田
再向西行,唐政权在丝绸之路北新道沿线所设置的守捉戍所或都督府早已荡然无存,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田戍边的沃土良田,千里戈壁上还建起了石河子、奎屯等农垦新城和独山子、克拉玛依等石油新城。一条年轻的铁路――北疆铁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兰新铁路的终点乌鲁木齐起步,沿着丝绸之路北新道,经过石河子等地,向西穿越阿拉山口,1990年9月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形成了一条连接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带走向中亚、欧洲的快捷通道,被人称为西伯利亚大铁路之后的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和新丝绸之路。

离开阿拉山口,沿丝绸之路北新道继续向西,越过天山北麓遐迩闻名的塞里木湖,就进入一条28公里长的峡谷,这就是著名的果子沟。果子沟是大自然在这里为人们的通行而特意留下的一条峡谷通道。峡谷两边是高耸的崇山峻岭。皑皑的雪峰、墨绿的云杉林装点着峡谷。从印度洋来的湿热气流常常在这里驻步,给这里带来丰沛的雨水,使这里绿意盎然,空气清新。
出了果子沟,进入伊犁河谷前行不远,就是宋元时曾经坐落在此的赫赫有名的中亚名城阿力麻里的旧址。
阿力麻里,系突厥语“苹果城”之意。8世纪中叶,西辽突厥葛逻禄部在伊犁河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始建王城阿力麻里(因多产苹果故名)。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蒙古诸部时,葛逻禄部归顺蒙古,成吉思汗以女妻之。1226年,取得西征大捷的成吉思汗分封诸子,二太子察合台分得高昌、焉耆以西,包括天山南北及阿姆河(今阿富汗)、锡尔河与伊犁河流域之间的广阔地区,建立了察合台汗国,以阿力麻里为王都。自此,阿力麻里迅速发展为西域繁华都市,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枢纽和一座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