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病媒生物及其防治
媒介生物性疾病(vectored disease,或 vector-borne disease)即由媒介生物(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包括完全或部分由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一般指完全或主要由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以下仅论述人类媒介生物性疾病。
媒介生物性疾病均为传染病。
媒介生物性疾病的概念
媒介生物性疾病的传播类型
机械性传播:媒介生物对病原体仅起携带、运输的污染作用,病源体只是机械地从一宿主传播给另一宿主,病原体在媒介昆虫内外并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或生物学变化。如:多数由苍蝇、蟑螂、蚂蚁等传播的疾病。
生物性传播:生物性传播即病原体在媒介生物体内具有增殖,发育,或发育增殖的生物学过程。这是病原体自然循环不可缺少的环节。生物性传播的特点之一是病原体在媒介生物体内,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即外潜伏期。完成上述过程,才具传播能力。如:多数由蚊子传播的疾病。
间接传播:包括经呼吸道传播(空气传播—气溶胶)、经消化道传播(食物、水)、经皮肤传播(直接接触媒介生物的污染物品)。
同一种媒介生物性疾病可有一种或多种传播方式。
媒介生物性疾病的分类
按病原分类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立克次体病、寄生虫病、朊病毒病等。
按致病部位分类包括呼吸道疾病、肠道病、皮肤病等。
按疾病症状分类包括出血性疾病、非出血性疾病等。
按媒介类型分类主要包括虫媒病、鼠传疾病等。细分又包括蚊传、蜱传、蝇传、蚤传、鼠传疾病等。
媒介生物性疾病——蝇传疾病
啮齿类携带的病原体达200种,目前已知鼠可传染的人类疾病约160种。已知能使人致病的主要有细菌12种,病毒13种,立克次体5种,寄生虫7种。按其病原体大致可分为五类:病毒性疾病、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据统计,有史以来,全世界由于鼠传疾病死亡的人数,远远超过直接死于战争者。
我国涉及鼠类的疾病有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莱姆病、沙门氏菌病等24种。鼠源性疾病均为传染病,主要是以鼠类为传染源。
媒介生物性疾病——鼠传疾病
常见病媒生物—“虫类”
病媒生物是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通常指病媒害虫、卫生害虫,主要包括三大类群。在动物分类学上,这些害虫多为节肢动物,绝大多数属于两大类,即长六条腿的昆虫和长八条腿的蛛形类。另一大类群是啮齿类(鼠类)。
常见的病媒昆虫有蚊子、苍蝇、蟑螂、臭虫、虱子、跳蚤、蚂蚁等,另外还包括蠓、蚋、虻、白蛉等。常见病媒蛛形类有蜱、螨等。以上提及的只是类群,每一类群都有许多种类,不同地区也不尽相同。
常见病媒生物—“虫类”
病媒生物的危害是多样的,大致可分为三方面。
传播疾病:病媒生物至少可以传播几十种人类疾病,其中疟疾、登革热、痢疾、伤寒、肝炎、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危害相当严重。如按蚊传播的疟疾,建国前我国每年被感染的人有3000多万,80年代每年被感染的人仍有60万。
影响休息:蚊子、跳蚤等的叮咬吸血,苍蝇、蚂蚁等的骚扰,即使不传播疾病,也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工作质量。
损害财物:这些病媒生物可污染食品和粮食,不仅造成疾病的传播,而且造成极大的浪费。有的害虫对家具、衣物、书画、家畜均造成一定的危害。
常见蚊种及其分布、危害、识别特征
中华按蚊
分布:除新疆、青海、西藏外的
各省区
危害:嗜吸人、畜血液,是我原地区间日疟和马来丝
虫病的主要传播者
识别特征:成蚊体中型,灰褐色
,翅前缘脉上有2个大白
斑,下颚须上有4个白环。
中胸背板隐约可见5条浅
色纹
常见蚊种及其分布、危害、识别特征
淡色库蚊
分布:北纬30度及其以北地区,室内优越种
危害:嗜吸人血,兼吸禽畜血液,是斑氏丝虫病及流行性乙性脑炎的传播者
识别特征:体形中等,淡褐色,喙与足深褐色,无白环,中胸背板无白色条纹,腹背板基部有直线壮灰白横带
窄卵按蚊嗜人亚种
分布: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等地
危害:嗜吸人血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传播者
识别特征:个体较小,与中华按蚊形态极相似。翅的第5纵脉第2分支末端无翅穗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