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大明山“小黄山”.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明山“小黄山”.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2/9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明山“小黄山”.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明山“小黄山”
大明山号称“小黄山”,不仅指其山脉系黄山余脉,更在于随处可见珍贵的黄山松及她的奇山怪石、嶙峋山体,几乎为一座微缩版的黄山。

“大明山”在旧时称“日月山”,显而易见,无论“大明”还是“日月”都与“明”字脱不了干系。而在临安的宣传资料上,大明山也似乎确实与朱元璋――这个明朝开国皇帝颇具渊源,当地一直相传此山为明太祖东山再起之地。彼时,朱元璋带兵起义出师不捷,落败至大明山,见此山山势险要,易守难攻,便屯军千亩田,招兵买马,养精蓄锐,待时机成熟拍马下山,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建立“大明”王朝。“大明山”由此得名。
这是大明山当地流传甚广的一个传说,我不是历史学家,无法通过浩如烟海的史书、史迹来证明其真伪。我感兴趣的是,产生如此“卧薪尝胆”式故事的大明山,必有其特殊之处,一个“易守难攻”肯定是无法涵盖大明山性格全貌。因为若是一平常无奇山坳,如何能让人联想起千军万马枕戈待旦的壮丽场景?
所以,姑且让我们追随着七百余年前朱元璋的背影,悉心领略大明山。

我们到达大明山山脚天已经全黑,所以并未立即有幸一睹大明山真面目。当然,大明山还是以她独特的方式欢迎乘着夜色慕名而至的客人:扑面而来异常清冽的空气及山间传来永不停息的流水声。
“山中一日,世间千年”。当山下俗世挥汗如雨、狼狈不堪地埋怨这个酷暑的时候,大明山山上却凉风********时时清凉有如春秋二季。于是,在半山腰夜宿的房间,我们忘记空调,大开窗户,让山中徐徐清风夹带着极其丰富的负离子,洗涤掉胸中来自尘世的浑浊之气。
夜凉如水,一夜无梦。
第二日一早,我与胡老师便由缆车上山,缆车沿陡峭山势缓慢爬升,透过缆车窗户才始粗粗一窥大山初貌,绵延的山峰不断上扬不断沉浮,我们被映衬得是如此渺小。七百年的光阴着实退却得太过遥远,当年兵家屯积重地已经寻不到一丝肃杀之气。
下缆车后,初次照面的万米隧洞便立即令我留下深刻印象。一入洞,阴冷立刻刺入皮肤,冰凉得近乎寒冷。封闭洞内仅靠昏黄灯盏照明,岩壁乱石嶙峋,人工凿刻痕迹粗犷而明晰。而实际上,该隧洞是由建国初期挖掘钨矿时所建。在大明山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中,唯万米岩洞乃人工所为,成为中国山体建筑的一大奇观。岩洞曲折幽深,穿越六座山体,纵横一万余米,其中劈开整座山体的“一线天”景观,最具惊慑力,天光如剑,劈面而来,遥想当年采矿工人在千丈绝壁上冒险操作的情景至今仍令人不寒而栗。另外的许多洞府,仍保留开矿时的原始风貌,让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洞内由于游客稀少,非常安静,落针可闻,远处的水滴及自己的脚步声通过岩壁不断产生回声,变得诡异无比,时而如雷击时而又如泣诉。独自行走在这样的岩洞中,不失为一种奇特体验。


往大明湖景区的方向出岩洞后,一场更加神奇的景象――雾山云海,令我与同行的摄影师老胡迈不动了脚。由于大明山植被丰富,山间水量丰沛,加之1500多米的海拔高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气候,在春秋二季常能领略云吞万象、雾海翻腾的壮观场面。然而我们面对从山脚望着滚滚云雾缓缓升腾一点一点将对面不远处的青山吞没时,闷热三伏天的节气似乎成了个遥远的神话。一阵风吹过,云雾四散,座座山峰又隐现于虚无飘渺之中,影影绰绰恍若天境。明显看出胡老师异常兴奋,我真有点担心像他这样如此目不转睛地盯着相机镜头,会不会因此而忘了按快门。可是实际上他也无法按快门,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