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蛋白质的多级结构
蛋白质基本概念
蛋白质是一种由DNA编码的L型氨基酸通过碳原子上的氨基和羧基间形成酰胺键,连接形成肽链,经转译后加工形成具有特定构象和生物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的结构是多层次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蛋白质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以共价键方式形成的化学结构,含二硫键)。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蛋白质肽链骨架中局部肽段的稳定构象(几乎全是肽链骨架中羰基上氧原子和亚氨基上的氢之间的氢键稳定的结果)。
规正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
部分规正的二级结构:β-转角,Ω-环形;
“无规”卷曲。
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
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
作为构象单元的二级结构的局部组合,是在蛋白质完整立体结构形成前的一种过渡的结构层次。
形成原因:
二级结构之间存在未形成二级结构的短小肽段;
已经形成的二级结构的表面之间仍有一些可以进一步相互作用的因素。
整个肽链的内能继续降低
蛋白质的结构域
结构域(Structural Domain):
有特征立体结构和生物功能的结构。
多肽链首先是在某些区域相邻的氨基酸残基形成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然后,又由相邻的二级结构片段集装在一起形成超二级结构,在此基础上多肽链折叠成近似于球状的三级结构。对于较大的蛋白质分子或亚基,多肽链往往由两个或多个在空间上可明显区分的、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结构缔合而成三级结构,这种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结构就称为结构域。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
蛋白质肽链中所有肽键和氨基酸残基间的相对位置(蛋白质中所有原子的相对空间定位,是由二级结构组合构建的)。其作用力包括:
二硫键(稳定作用)
疏水作用
电荷-电荷相互作用
氢键
范德华力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四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
具有三级结构的肽链(亚基)通过非共价键而形成大分子体系时的组合方式。其作用力包括:
疏水作用
精氨酸提供的氢键
范德华力
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
超二级结构
结构域
三级结构
四级结构
蛋白质举例
名称
英文名称
缩写
等电点
氨基酸残基
分子量
最适pH
CAS No.
保存条件
备注
溶菌酶
Lysozyme
Lyz
129
14 kDa
12650-88-3
2-8 oC
在酸性溶液中十分稳定,水溶液遇碱易被破坏。耐热至55 oC时活性不被破坏。
蛋白质举例
名称
英文名称
缩写
等电点
氨基酸残基
分子量
最适pH
CAS No.
保存条件
备注
人血清白蛋白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
585
67 kDa
70024-90-7
2-8 oC
人血浆蛋白的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