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广东扶贫济困日宣传手册.doc

格式:doc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广东扶贫济困日宣传手册.doc

上传人:精品下载 2012/3/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东扶贫济困日宣传手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东扶贫济困日
宣传手册
广东扶贫济困日办公室编印
二〇一〇年六月
前言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活动,帮助我省城乡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特别是3409个村70万户300多万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根据汪洋同志的提议,今年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全省要设立“扶贫济困日”。今年6月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0年起,每年6月30日为“广东扶贫济困日”。
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扶贫济困又一创新举措,是破解广东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抓手,是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广东籍港澳同胞和华人华侨、善心企业、爱心人士以及九千多万广东人民的热切期待——
“坚决缩小广东贫富差距的硬仗”已经打响,一场举全社会之力扶贫济困的群众性活动将全面展开。积极行动起来吧!为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献一份爱心,做一份贡献。让我们先富帮后富,一起向共同富裕康庄大道!扶贫济困从这里出发——
我们的口号是:“扶贫济困、共建和谐”!
广东扶贫济困活动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六月
1、为何说设立“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是我省开展扶贫济困的创新举措?
答:近些年来,我省各地都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但社会力量参与缺乏组织引导,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社会力量参与范围有待扩大,扶贫济困社会氛围有待增强,扶贫济困的效果有待提高。设立“广东扶贫济困日”,就是要打造一个活动平台,把扶贫济困活动与扶贫开发、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扶贫济困长效机制。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有利于调动社会各界为扶贫开发献计出力,有利于形成扶贫济困社会化新局面,在全国具有先行先试的意义和排头兵的作用。
2、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答:目前,我省共142个市(县、区),其中需要省财政支付的有67个,特别是粤北、粤东、粤西地区经济欠发达。据2009年统计,我省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总人口(常住),比珠三角地区还多。粤东、粤西、%、28%、%。2009年,珠三角9市人均生产总值67321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广东城乡贫富差距现状?
答:2009年,我省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06元,城镇为21574元,::1。,,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偏大。
4、广东贫困人口及经济现状?
答: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历史文化等原因,我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群体之间发展和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目前,我省有3409个村70万户300多万贫困人口年收入低于1500元,还有200多万户农民居住在危房和茅草房中。
5、“广东扶贫济困日”是如何提出的?
答:2009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听取我省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情况汇报时提议:“2010年可以考虑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帮扶活动日’,为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常流水、不断线,今后可每年开展一次‘帮扶活动日’。”根据汪洋同志的提议,今年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广东要设立‘扶贫济困日’,鼓励对口帮扶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深入贫困地区,献爱心,搞帮扶”。 2010年6月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0年起,每年6月30日为“广东扶贫济困日”。
6、省委十届二次会议、三次会议对扶贫工作作出了哪些重要论述?
答:省委十届二次会议要求广东要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尽快走出一条有广东特色的统筹区域发展的新路子,实现全省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省委十届三次会议提出,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是政治责任是制度安排,必须增强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责任感,从先富帮后富责任意识不强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
7、设立“广东扶贫济困日”的目的意义?
答:设立“广东扶贫济困日”,有利于集中和统筹广东社会各界分散的扶贫济困力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扶贫济困参与度,增强扶贫济困效果;有利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全省扶贫工作的艰巨性,激发全社会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责任意识,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广东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扶贫济困、共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