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诗与乐的审美及意义关系.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与乐的审美及意义关系.doc

上传人:86979448 2017/12/17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与乐的审美及意义关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诗乐融合视野下的诗与乐的审美和意义关系

张修敏作者简介:张修敏(1986- ),女,福建,漳州师范学院,在读硕士,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与文艺理论。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漳州 363000 中图分类号:I/J)
摘要:歌曲是诗乐合璧、词曲交辉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音乐性与文学性融合的双重艺术价值。歌词与音乐有效结合的可能是建立在二者统一的审美经验上的。歌词与音乐的结合实现了二者在意义上的互文性的建构,拓展了彼此的审美和意义空间。
关键词:音乐;诗歌;审美经验;互文性
“诗乐原本是合二而一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人所谓的‘诗歌’一词实际上隐藏着诗与歌彼此合体的传统特征。孔颖达在注释《经解》时指出:‘然诗为乐章,诗乐是一,而教别名;若以声音干戚以教之,是乐教也;若以诗辞美刺讽谕以教人,是诗歌也。’”[1]这也就是说,同样的诗作配以曲调声音传其声者为乐,而借以美刺讽谕传其义理者为诗,这或许是最早的关于歌诗与颂诗之间的区别定义。根据王国维的考证,诗乐二家,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分家了。但是由于“诗为乐章,诗乐是一”的传统已十分久远,所以就算是诗乐分家之后,通常还是会将诗与乐并论。现代歌曲的流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为开创现代音乐文学的新形式进行的有效地探索,而且可以说是对诗歌“既诗且歌”的传统的一种回归。
一、审美经验的统一性
审美经验就是指人在欣赏艺术作品、美的自然以及其他美的事物时产生的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它是人的内在心理活动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交流或相互作用的结果。音乐和诗歌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都有各自的发展轨迹,而且就具体的文学文本和音乐作品来说其审美和接受方式也是不相同的。但是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审美客体必须具备审美上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因此歌词和音乐作为歌曲的两个组成要素在审美经验上必须达成某种默契统一。在漫长的艺术发展史上诗与乐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算是在现代的歌曲当中,音乐与歌词也依旧是相互依附,相互制约的。歌词的形式受制于音乐的形式,音乐的题材则受制于歌词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歌词决定了唱什么,而音乐决定了怎么唱。
动态性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具有时间的持续性和变动性。音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等一系列构成因素,表现的是流动的情感意识。声音的往复回旋,给人以律动的审美感受。音乐通过一系列运动的环节来体现完整的音乐形象,音乐作为一种在接受方式上必须诉诸听觉的艺术样式,这种接受方式决定了它的艺术特性。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听觉否定物质的静止状态和空间性,而声音随生随灭,又否定了本身,音乐就是在这种双重否定之中使人感受到物体内部的震颤,成为一种符合内在***的表现方式,耳朵一听到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灵魂在它的观念的主体地位被声音掌握住,也转入运动的状态。”[2]正是音乐的这种流动性要求歌词在形象的表现上也具有动态性特点。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歌词在内容上必须集中、明确、简洁
,以迎合音乐的节奏变化的需要,过于拖沓、复杂、隐晦的内容不适合在歌词中表现。比如古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虽然意境审美优美,遣词造句上也十分押韵但却极难谱曲歌唱,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缺少动态的变化很难和音乐的流动形成自然的呼应。因此歌词语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