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青岛市红十字会青红办字〔2019〕8号关于2018年应急救护培训专项经费绩效评价自评报告市财政局:为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促进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化、合理化和精细化,根据《青岛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青财预评〔2015〕15号)要求,现将2018年“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培训专项资金绩效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项目概况建立“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增强市民的防灾避险意识,提高自救互救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是建设幸福宜居的的重要体现。2016年4月,市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青政发[2016]9号)提出,开展“第一响应人”持证培训,每年应急救护员培训2万人。2016年印发的《青岛市“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将每年培训“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员2万人列为重点任务。2016年6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青岛市“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字〔2016〕74号)。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2018年市办实事督查推进工作的通知》,2018年,完成应急救护持证培训2万人,市财政拨付专项经费270万元。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区市红十字会培训费用、采购学习教具用品、培训师资、支付师资费以及举办宣传活动等方面。二、2018年项目绩效目标完成全市2万人“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持证培训计划,使“第一响应人”熟练掌握应急救护的救护新概念以及创伤救护、心肺复苏、意外伤害防护等技能,提高市民自救互救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三、绩效目标完成及效果情况2018年,全市“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持证培训586期,培训救护员25672人,占全年任务(2万人)%。(一)加强规范化建设,推进工作落实。和市政府应急办下发了《“第一响应人”培训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了“第一响应人”培训范围及内容,规范了“第一响应人”培训和普及(讲座)培训流程管理。下发了《关于对“第一响应人”培训抽查评估考核的通知》,建立健全了对各单位培训工作质量和学员满意度调查制度,确保了培训工作规范有序,高质量完成市办实事项目。(二)“第一响应人”培训供给释放新动能。连续举办4期全市“四个能力”师资培训班,强化初期处置、疏散逃生、信息报告、配合救援等能力培训和AED使用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市“第一响应人”师资授课水平。制定了培训基地建设配置标准和培训基地管理办法,开展了“第一响应人”培训基地申报工作,组织对申报基地单位进行检查验收,13家培训机构通过认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扶持引导培训基地承接培训任务,“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培训社会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培训师资队伍,举办“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3期,培训师资86名。(三)互联网+应急救护培训开创新模式。综合运用移动APP,开发建设的“第一响应人”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第一响应人”网上注册、在线学台化的“互联网+应急”新机制。(四)重点行业领域应急救护能力得到新提升。重点在全市交通系统全面展开“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培训,组织青岛地铁、火车站、交运集团、青岛国际机场集团等交通枢纽单位2500余名员工参加培训并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5月18日,2200余名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