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8888u 2020/1/6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教学定位和教学条件,探讨适合现阶段教学特点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实施过程。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c)-0000-00 1课程基本信息《大学计算机基础》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2学时,上机实验32学时。授课对象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课程类别为公共基础课,先修课程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首先,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学生的学****兴趣不高,对学****内容不感兴趣,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去学****认为会用计算机上网、娱乐就可以了。其次,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只对本科和专科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针对不同的专业的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材缺乏解决专业问题的案例,学生很少学到与本专业有关的计算机知识。最后,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学生的基础差异也很大。很多学生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他们高中就学****了《计算机基础》这门课,并且内容有很多与大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重复。而一些落后地区的学生还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入学时,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 3教学定位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内容,计算机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计算机学科还有一种独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应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目标[1]:(1)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2)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3)基于网络的学****能力。(4)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培养学生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本课程共8章,课程的重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office2003。课程的难点是:计算机数制与转换,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功能,网络协议。教师用通俗的实例和多媒体进行讲解,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例。增添网上学****资料、加强上机辅导和答疑,让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来理解。鼓励和引导同学通过互联网学****从而激发创造力、想象力,从实践中理解并掌握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实践环节极为重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学时与讲课学时之比为1:1。 4教学条件分析在授课环境方面,我们采用多媒体大屏幕授课,授课用计算机都能上网,同时配有白板,以便书写方便;教师上课采用自行制作的电子课件,并配有授课的各种软件,因此软件和硬件都能满足上课要求。在实验教学方面,我校的计算中心机房设备配置完好,2011年新配置400台计算机已经投入使用,上机学****用的各种软件齐全,完全可以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未来设想是实现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