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家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第一座学校,也是一个人一生离不开的学校。在周围环境中,家庭环境对教育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一个人在成才过程中受家庭熏陶往往很深,良好的家庭环境,能给成才产生良好影响,加速成才;不好的家庭环境,会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相对的职业较好,收入也偏高),父母的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的高低与孩子在校的学习成绩优良与否成正比。通过数据比较和对部分家长的家访了解到,越是有文化的父母越懂得知识对将来就业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灌输给孩子的越多,对子女的学习抓的越紧,而且重视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训练,以便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文化较低的父母,由于受思维所限,目光比较短,虽然希望子女学习好,将来比自己强,但在教育投入、学习环境及教育方法上都有很多不足,所以造成部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较差。
2、父母的业余爱好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
在对父母业余爱好的调查中发现,有各类业余爱好的占48%,无任何爱好的占52%。在父母业余爱好丰富的孩子中,学习成绩和其他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占73%,良好的占27%,较差的没有。而在父母没有任何业余爱好的孩子中,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占25%,良好的占46%,较差的占29%。这说明父母的生活态度对孩子也有一定的影响,它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产生影响,在同玩同乐中,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拉近父母与子女间的距离,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和多种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家庭人际心理环境对教育的良性影响
家庭的人际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心理上的关系,其实质就是指情感和心理环境。
要保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就得有一个良好的家庭人际心理环境,生活在人际关系融洽和心理卫生状况良好的家庭环境里,父母温文尔雅、诚恳可亲,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睦、谦恭礼让,孩子则身心并茂、品行优秀、性情善良;在人际关系、心理卫生环境恶劣的家庭,孩子的心理就会受到侵蚀、伤害,甚至形成病态。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去加深理解。
1、家庭人际关系。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孩子同家庭成员的关系不好,或者
3
父母经常争吵、撕打,或者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和睦,甚至分裂,就会形成人际关系冷漠的家庭气氛。这样便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使其长期处于不愉快的情绪中,不仅惊恐焦虑,失去安全感,而且还容易产生各种精神症或行为紊乱,如夜惊、梦魇、孤僻、忧郁等心理疾病。
2、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态度和要求。受我国传统的教子观的影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若家长对子女抱有合理的期望,并通过激励、关怀和依赖传导给他们,于是就会使子女产生持久的努力和进取心,如过低地估计子女,没有什么期望,就会使子女丧失自信心;如果期望过高,致使孩子经努力仍是失败多于成功,则易形成自卑心理。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不同,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将产生不同影响。过分严厉,非打即骂,会使孩子变得抗逆悖理或怯懦被动;过分溺爱,任其所为,会使孩子主观任性、喜怒不定。另外,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和尊重爱护的关系处理不好,同样会给孩子心理上带来不良的影响,或者悲观失望、自卑自怜,或者意志薄弱、狂妄自大,导致心理不平衡甚至畸型人格。其结果是,孩子的社会适应性较差,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家长本身的修养和榜样作用。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