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河豚鱼中毒.pptx

格式:pptx   大小:2,710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豚鱼中毒.pptx

上传人:aluyuw1 2017/12/20 文件大小:2.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豚鱼中毒.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鲀毒鱼类中毒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抢救室
缪志寿

鲀毒鱼类
鲀毒鱼类是指其内脏、肌肉具有蓄积河鲀毒素(又称TTX)特有机能的一类鱼类。
世界鲀科类鱼类共有19属121种。主要特征是体椭圆型或短圆型,其食道构造特殊,向前腹侧及后腹侧扩大成囊,遇敌害能吸入水或空气,使胸腹部膨大如球,背部向下,倒浮于水面以自卫。
鲀毒鱼类各地俗名很多,江、浙一带称为“河豚”,山东称“艇巴”,福建称“街鱼”,广东叫“乖鱼”或“鸡抱”,广西称“龟鱼”。
河鲀毒素研究
鲀毒鱼类中以东方鲀属鱼类的肉味腴美,鲜嫩可口,营养丰富。
鲀毒鱼类体内所含河鲀毒素(TTX)是自然界非蛋白质小分子天然毒素中最强烈的一种毒素,毒力比剧毒的氢化钠强1250倍。对人的致死量为6—7ug/kg。
河鲀的含毒概况
我国近海常见的鲀毒类各部位含毒强弱一般顺序为:卵-肝-皮-肠-肾-眼-鳃-脊髓-脾-血-精巢-肌肉。
鲀毒鱼类的肌肉多属无毒或少量毒素经充分煮熟后已大多消除,所以单吃鱼肉大致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河鲀毒素的主要性状
结晶的河鲀毒素无臭无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酸性甲醛中,呈弱碱性。
对酸作用较稳定,在胃酶及胃酸中经8h才能将其破坏,在消化道内胰液酶等消化酶不能将其破坏。
河鲀毒素的主要性状
在浓盐酸,硝酸,硫酸中可被破坏和分解,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
低温条件下极稳定,常压下加热的作用也较稳定,。
毒素对光照全无影响,对盐类几乎不分解。
河鲀毒素的生理过程
由喂食法进入动物消化道的河鲀毒素,在最初30min内吸收并不迅速,能使胃排空延迟。
毒素注射于大鼠皮下20min后,肾,肝和心脏的毒素浓度达最高值。
患者尿中含有致死量的河鲀毒素。
河鲀毒素的毒理机制
毒理机制主要是选择性地阻断钠离子透过神经细胞膜,从而阻断了神经轴索的兴奋传导。
河鲀中毒后首先引起中枢神经组织麻痹,最先受累的是呼吸中枢,呼吸中枢深度痹是患者死亡的主因。
河鲀毒素的毒理机制
不同浓度的毒素对心血管收缩反应的影响不同,少量毒素可使血压先高后低,大剂量毒素使血压迅速下降。
河鲀毒素可使瞳孔放大,对光反射减弱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