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编、译者序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一
霍桑所处的时代是浪漫主义文学在美国轰轰烈烈的时代。这一文学运
动是美国社会经济与政治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
进入十九世纪,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经济蓬勃向上。南部各州棉花种
植业迅速扩展,北部的纺织、制革、机器制造等工业在产业革命推动下如火
如荼。到六十年代,全国已拥有工厂十四万座,固定资产十亿美元以上,工
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四位。交通运输业空前繁荣。
年全国收税大道总长达四千英里, 年全国铁路总长三千三百
多英里。接下来的二十年内翻了十番,达三万多英里。开发西部成为席卷全
国的大潮,到六十年代,全国一半人口已越过阿巴拉契山脉向西迁徙。联邦
政府为奖励拓垦西部,将土地价格下降到每公顷一·二五美元!与此同时,
由于英法战争,欧洲大乱,美国趁机大举发展贸易,掌握了世界贸易的三分
之一,并通过购买和掠夺,扩张领土近三倍。资本主义在这块土地上可谓欣
欣向荣,盛况空前。
一定的经济基础必然产生与之相应的上层建筑。这个时期,形形色色
的主义、思潮迭起,令人眼花缭乱。光是老百姓信奉的基督教,一下子就涌
现五花八门的理论与教派,诸如自然神论、一神论、泛神论、摩门教派、千
年至福教派等。特别是三十年代加尔文教派内部的一伙革新者与思想家爱默
生、富勒、阿尔考特、黎普里等人,在波士顿附近的康考德村经常聚会,组
成了一个“超验主义者俱乐部”。他们对神学与哲学的现状极为不满,在吸
收欧洲,尤其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一些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推崇直觉的超
验主义观点。
超验主义观点的核心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
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
水”(爱默生语)。超验主义者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
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
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相信你自己”这句爱默生的名
言,成为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虽属于唯心主义,但它强
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论”等教条的
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思想基础。在这一思想
影响下,美国文坛出现了“新英格兰文艺复兴”。而海滨城市波士顿以其天
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便成为这个“文艺复兴”的中心。
波士顿以其附近的哈佛为后盾,兼有航运事业带来的大量财富,私人
的收入富可敌国。
各种会社、图书馆、期刊、出版社竞相成立。更重要的是,这里聚集
着大批优秀的美国作家,除参加超验主义者俱乐部的爱默生、梭罗、阿尔考
特等人外,还有霍桑、洛威尔、朗费罗、霍尔默斯、麦尔维尔、惠蒂埃等等。
有人甚至说,走在波士顿附近,随便丢一块石头,准能碰到一位作家。从比
肯山乘车出发在新英格兰走上一遭,一路上都可能经过哪位重要作家的家门
口。这些新英格兰作家为美国文坛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他们的作品成
为不朽文学经典的信手就可拈来一大把:霍桑的《红字》、爱默生的《历史
性代表人物》、麦尔维尔的《白鲸》、梭罗的《瓦尔登》,以及后来惠特曼的
《草叶集》⋯⋯怪不得··麦瑟森教授在他的《美国文艺复兴》一书中所指
出:“您尽可翻遍其余一切美国文学作品,也找不到任何一组书能在想象力
方面与这些书媲美。”而这场文艺复兴中影响最大,独树一帜的作家又当推
纳撒尼尔·霍桑。
二
纳撒尼尔·霍桑() 年月日出生于马萨
诸塞州的萨勒姆镇,是其清教徒祖先移民北美后的第五代传人。其头一代移
民北美的祖先名威廉·霍桑( ), 年来到萨勒姆,担
任了殖民地的治安官,并参与了对贵格会教徒的迫害。其子约翰·霍桑则作
为清教徒审判官,参与了年萨勒姆迫害“女巫”事件,声名狼藉。少
年纳撒尼尔·霍桑后来自作主张,给家族的姓氏增添了一个字母“”,据说
就是要解除一位被害“女巫”的丈夫对霍桑姓氏的诅咒。
十八世纪,霍桑家族与萨勒姆镇一样,从早期繁荣富裕开始走向衰败。
纳撒尼尔的父亲不得不上船谋生,从见习水手一直做到了船长。但年,
年仅四岁的纳撒尼尔失去父恃,一家之长在航行加勒比海途中,因患热病死
于苏里南。母亲不得不带着三个孩子(一男二女)和家中仅有的一点点储蓄,
投奔住在缅因州的娘家兄长,在兄长家度过了默默守寡的一生。她唯一的儿
子纳撒尼尔九岁时伤足,有两年不得出门,养成读书习惯,长成一名孤独少
年。
年,霍桑被送到布伦斯维克的波多因学院念书,与后来成名的美
国大诗人朗费罗及后来出任美国第十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皮尔斯同班,他
们之间建立了毕生的友谊。在大学里,霍桑说自己是个“懒学生”,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