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大学生就业难
赵江宁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000-01
摘要:大学生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天之骄子,但自从1999中央政府做出扩招政策以后,高等院校的数量和在校生数量迅速增加。随着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一一浅析其原因,进而找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难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量的问题,即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人数越来越高,即失业率越来越高。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大约630万,但就业人数却非常低迷。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早在多年以前“大学扩招”的热潮时就已埋下伏笔。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先生的一份报告指出,我国2006年大学的招生人数是1999年的5倍,大学“膨胀”的速度过快,就业市场自然无法完全“消化”。另一个方面是质的问题,即大学生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满意度越来越低。大学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难以找到合适的薪酬待遇;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

首先是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是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使其吸收劳动力的数量偏低。当年高校扩招政策的预设前提应该是中国的发展对于技术型员工等“高端人才”的强大需求。但是,多年来我国的产业布局基本上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高端产业并没有以大学扩招的速度发展,产业发展和人才供应之间出现了供求脱节。
其次是大学生就业政策不足。我国虽然制定了许多促进就业的法律,但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立法尚为空白,因此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被歧视、被欺骗的现象仍然存在;另外,我国的大学生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很多大学生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去不发达地区工作;最后,我国国家政策缺乏统一的规划性、可操作性以及激励性。虽然政府针对大学生就业颁布了许多措施,但往往是临时应急,问题严重时才制定的措施。加上就业政策的可操作性、激励性不够,导致有些政策效果不明显,很难贯彻落实。

首先是高校的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体系严重脱节。在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滞后现象,比如,教材陈旧,甚至十几年沿用一本教材,[2]使大学生所学的知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在教学方法上形式过于单一,传统的灌输模式使学生难以调动积极性,导致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果差;在管理制度上过于强硬,严重限制了大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其次,就业指导不到位。例如,新浪网2007年北京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半年后失业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在校期间求职辅导不够造成的”。[3]国内高校从新生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指导是最近一两年才在少数地区少数学校开展的工作,而且大多只是两三次集中的讲座,根本没有系统地、针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指导。所以不少大学生直到毕业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

首先是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不规范的就业市场也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一些用人单位盲目崇拜学历以至于在招聘时提出很高的学历要求,有些简单劳动的一般性岗位也动辄要求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