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财务和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础知识
(一)会计的作用及目标
1、会计的概念
2、财务会计的目标
(二)企业会计准则内容
1992年11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于1993年7月1日开始生效,它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提出了在原则要求,2007年1月1日进行了修订.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
(1)会计主体
典型的会计主体为企业,与法人主体有区别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产生会计分期,决定了记账的一贯性原则
(3)会计分期
我国会计年度为1月1日~12月31日
(4)货币计量
小前提:币值稳定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
(2)相关性
(3)明晰性(可理解性)
(4)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融资租赁)
(6)重要性
(7)谨慎性(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发出的后进先出法等)
(8)及时性
3、会计要素
会计的对象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会计要素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
A、流动资产
包括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等
B、长期资产
包括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厂房、机器设备);无形资产(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经营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商誉);其他资产(长期待摊费用与特殊资产)
注:投资的划分: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2)负债
包括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股利、应交税金等)与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3)所有者权益
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留存收益(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投入资本-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增值或股本溢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权益法下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差额;外币投资结算差额等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以上三项要素构成资产负债表内容。
不论企业发生什么样的会计事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
(4)收入
广义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
营业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在工业企业中即指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材料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包装物的出租、转让收入,没收收入、技术专利的出租收入,附属运输部门的运输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