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5
文档名称:

【文学历史类】容斋随笔.pdf

格式:pdf   页数:40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文学历史类】容斋随笔.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8/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历史类】容斋随笔.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出版说明
洪迈,南宋文学家,字景卢,别号野处,翻阳(今江西波阳)人。绍兴
进土,曾历任起居郎、中书舍人兼侍读等官职,后官至端明殿学士。他一生
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读书每有心得,便随笔记录下来。历时数十年,集腋
成裘,撰写成《容斋随笔》这一皇皇巨作。
《容斋随笔》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
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
仅为十卷。这部书内容范围颇广,资料甚富,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宋
代掌故及人物评价诸方面内容。它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
书总目提要》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为便于学习阅读,本书采用简化字、横排本出版,以飨读者。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一月
容斋随笔总序
知赣州寺簿洪公伋,以书来曰:“从祖文敏公由右史出守是邦,今四十
余年矣。伋何幸远继其后,官闲无事,取文敏随笔纪录,自一至四各十六卷,
五则绝笔之书,仅有十卷,悉锓木于郡斋,用以示邦人焉。想像抵掌风流,
宛然如在,公其为我识之。”
仆顷备数宪幕,留赣二年,至之日,文敏去才旬月,不及识也。而经行
之地,笔墨飞动,人诵其书,家有其像,平易近民之政,悉能言之。有诉不
平者,如诉之于其父,而谒其所欲者,如谒之于其母。后十五年,文敏为翰
苑,出镇浙东,仆适后至,滥叨朝列,相隔又旬月,竞不及识。而与其子太
社梓,其孙参军偃,相从甚久,得其文愈多,而所谓《随笔》者,仅见一二,
今所有太半出于浙东归休之后,宜其不尽见也。可以稽典故,可以广闻见,
可以证讹谬,可以膏笔端,实为儒生进学之地,何止慰赣人去后之思。仆又
尝于陈日华晔,尽得《夷坚十志》与《支志》、《三志》及《四志》之二,
共三百二十卷,就摘其间诗词、杂著、药饵、符呪之属,以类相从,编刻于
湖阴之计台,疏为十卷,览者便之。仆因此搜索《志》中,欲取其不涉神怪,
近于人事,资鉴戒而佐辩博,非《夷坚》所宜收者,别为一书,亦可得十卷。
俟其成也,规以附刻于章贡可乎?
寺簿方以课最就持宪节,威行溪洞,折其萌芽,民实阴受其赐。愿少留
于此,他日有余力,则经纪文敏之家,子孙未振,家集大全,恐驯致散失,
再为收拾实难。今《盘洲》、《小隐》二集,士夫珍藏墨本已久,独野处未
焉,寺簿推广《随笔》之用心,愿有以亟图之可也。嘉定壬申仲冬初吉,宝
漠阁直学士、太中大夫、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临川何异谨序。
容斋随笔旧序
书必符乎名教,君子有所取,而读者要非无益之言也。夫天下之事,万
有不齐,而可以凭借者理之正,事不一而理有定在,犹百川万折,必归于海。
否则涉于荒唐缪悠,绝类离索,以盲聩人之耳目者,在所不取。古今驰声于
墨札之场者,嘘英吐华,争相著作,浩渺连舻,策氏籍名,不可纪极,嗜博
者亦必珍如拱壁,而把玩之不辍焉。
文敏公洪景卢,博洽通儒,为宋学士。出镇浙东,归自越府,谢绝外事,
聚天下之书而遍阅之。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
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诫、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参
订品藻,论议雌黄,或加以辩证,或系以赞繇,天下事为,寓以正理,殆将
毕载。积甘余年,率皆成书,名曰《随笔》,谦言顺笔录之云尔。加以《续
笔》、《三笔》、《四笔》,绝于《五笔》,莫非随之之意,总若干万言。
比所作《夷坚志》、《支志》、《盘洲集》,踔有正趣。可劝可戒,可喜可
愕,可以广见闻,可以证讹谬,可以祛疑贰,其于世教未尝无所裨补。
予得而览之,大豁襟抱,洞归正理,如跻明堂,而胸中楼阁四通八达也。
惜乎传之未广,不得人挟而家置。因命纹梓,播之方舆,以弘博雅之君子,
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资之亦可以穷天下之理云。弘治戊午冬十月既望,巡
按河南监察御史沁水李瀚书。
重刻容斋随笔纪事一
元调少时就童子试于松江,郡将堂邑许公,通经学古人也。一语意合,
或旬日再三召,恒坐列肆中,以待门启而入。有鬻《容斋随笔》者,取阅一
二,则喜其闻所未闻,千钱易之。然犹未悉容斋之为何等人,《随笔》之为
何等书也。归以告本师子柔先生,先生曰:“此宋文敏洪公之所著书,其考
据精确,议论高简,读书作文之法尽是矣。”又曰:“吾向从丘子成先生见
此书而不全,汝亟取以来,吾将卒业焉。”又曰:“考据议论之书,莫备于
两宋,然北则三刘、沈括,南则文敏兄弟,欧、曾辈似不及也。”元调谨受
教,日夕浸灌其中,行李往来,未尝不挟与之俱。
壬子秋,寓长干报恩僧舍,得略识一时知名士,每集必数十人,论及古
今成败及文章得失,忿争不决者,元调辄片言以解,此书之助为多。间以示
玉绳周子,读之尽卷,惘然曰:“古人学问如是,吾侪穷措大,纵欲留意,
顾安所得书,又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