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海夜色下的小时
作者:程青
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在俯视万家灯火的旋转餐厅,另一个世界在地
面上。程青敏锐地触摸着两个世界的不同质地:不同的礼俗、不同的生活情
调,在这个时代令人困惑的众声嘈杂中,她辨析出两种呼应而对比的声音。
我游走于两个世界之间,她与这两个世
界的关系在小时内悄然变化,近而远,远而近,于不经意间,小说
的形式与意义浑然一体。
叙述者的语调是正常的,这篇小说正因为语调的正常而显得反常,她
不偏执,不刻薄,对外部世界有观察的热情和通达的态度,同时她又是自省
的,在微妙的嘲讽中完成对自我本质的发现。这个正常而复杂的叙述者体现
着一种古典的、但是在当下的艺术语境中新颖独特的小说精神。——李敬泽
上海夜色下的小时程青。
作者:程青,江苏人,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北京
某新闻单位。在《钟山》、《北京文学》等发表过小说。
飞机降落在上海虹桥
机场时天色正在暗下来。走出机舱时我感觉到迎面吹来的风湿漉漉的,
和我们北京的一点不一样。跑道和停机坪也都是湿的,显而易见刚下过雨,
但天气依然闷热。我想,这就是上海。没来的时候我总想着要来,到达之后,
说老实话,我真想原机返回。不过没那么容易,我坐的不是专机,当然坐专
机来就更不能想走就走了。所有的日程按原计划进行。我混在人流中出了站,
但在出口处却没见到那张理所应当出现的面孔。一时我有点慌乱。其实眼前
发生的这个情况倒应该是情理之中的,我原订的航班是上午的,但在登机时
安检发现我所持的临时身份证过期了十六天,我被拒绝登机。这是以往我在
国内国外都没发生过的。
我凭着一种职业的通行无阻的自信曲里拐弯地找到了他们的主管领
导,但主管领导比他们更义正辞严。
这是我少有的失败中的一次。于是我只能离开机场,打车进城,去我
户口所在的公安局丰台分局蒲黄榆派出所开证明补办一张新的临时身份证。
这一通折腾,我最终在下午临近傍晚时才坐上航班。陆海平没来接我让我很
不高兴,主要是沮丧。改换航班之后我给他办公室打过一个电话,他的同事
部下热情地对我说一定转告,但现在却一切落空了。上海我不熟,而且此
时正是暮色四合,车来人往的,让我有一种流落异乡的感觉。我在心里骂陆
海平这个狗东西,还有他老婆雪荔,要不是他俩一个电话一个电话地向我倾
诉并渴望跟我面谈,我是不会答应出这趟差的。现在我人已经在上海,全是
自己活该。我想给陆海平或雪荔打个电话,但我能找到的每部电话都被某个
人死死地抱祝我没耐心等。我打车去分社招待所。
谢天谢地,我一接触负责登记的老师傅的眼光就知道今天要开始转运
了。我这个人直觉很好,而且非常相信预感,早晨起床时我就预感这次旅行
有些非比寻常,果真一出门就出岔,遇到的都是前所未有的事。老师傅从老
花镜上面温情地看着我,问:就你一个我答:我就一个。
他笑眯眯的,说道:再多一个就没床了。
我说:太好了。
他又笑了,很讨好地把脸伸向我,压低了声音对我说:我把你安排在
房间里,你去了要不声不响的,别人问什么你都说不知道。
老师傅的神情很像是带着组织的重托来与我秘密接头的,这就使登记
住店这件平庸无聊的事情有了一点好玩。我第一是听不懂他说的把你安排在
房间里是什么意思,难道还能把我安排在房间外第二是我花钱住店为什么
要不声不响的第叁还要别人问什么你都说不知道,那么我是真不知道还是
知道而假装不知道这老师傅是把我当成他一个支部的还是怎么的但是他已
经在飞快地为我填写旅客登记表,非常专注,没有与我搭话的空闲,我也觉
得不该在这个时候打扰他。看过我崭新的临时身份证收下押金之后,他摸出
一把拴着小牌牌的钥匙,直递到我手心里,依然是低声细细地关照我说:床
号牌子上标得清清楚楚的,你不要睡错噢我让他老人家放心。我提着我的
小得不能再小的旅行包进了那套指定的房子。门上画了一只高跟鞋作为女宾
的符号,尽管别出心裁,倒是浅显易懂,不过可能会让人误以为是女厕所。
门是半开的,所以我手里的钥匙没派上用常招待所的房间不是宾馆饭
店的那种标准间,而是与通常的民居单元楼类似。走廊挺长,里面很暗,我
走得谨小慎微,生怕撞到什么东西,也怕被冷不丁出来的人吓自己一跳。我
顺利地找到了房间门,推开,里面没人,只有一盏小台灯开着。正对着还有
另外一个房间,门也是虚掩着。我推开一条缝,里面也只亮着一盏灯,没有
人。在两个房间的灯光辉映下,我看到在厨房与洗澡间之间的门厅里也相对
摆着两张床。我一下子明白了刚才管登记的老师傅说的把我安排在房间里肯
定是没把这两张床中的一张卖给我的意思。
我的钥匙牌上赫然写着: 号房间床位,我一下子就准确无误地找到
了。这间房间有叁张床,我的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