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中药代煎的规范管理
侯吾胜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454000)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276-01
在当代社会,疑难杂症不断增多,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益严重,医疗费用愈发沉重,在这种社会情形下,中草药以其安全、高效、廉价,突出的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中草药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疑难杂症、慢性病的治疗和日常保健。鉴于这种情况,许多医院和药店顺应市场推出了“中药代煎”服务,只需付少许代煎费,医院就会将药煎好并用密封袋封好交给患者。但中药代煎在给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有一定的弊端,很多人对代煎中药的药效开始关注。因为多数中药代煎人员都是非专业药师出身,这就很难严格按照药物的性质确定煎药的火候和时间,药品的种类不同,煎煮的时间差异也很大。像滋补性中药、矿物类药、有毒的药物应当先煎、久煎,解表药、发汗药、具挥发性成份的药物应当轻煎、少煎,如果代煎人员不经过专业的培训,煎出的药物会直接影响药物疗效,有时甚至会产生毒副作用。
2009年,国家出台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规范中明确规定,煎药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药代煎的弊端,也说明了国家对中药代煎的重视。煎制中药是一门学问,对用具、时间、温度要求非常严格,煎制者需掌握相关的药理常识,不懂中药或没有煎药经验的人是不能胜任的。煎药还是个良心活,药材加水多少、浸泡时间长短、先煎后下是否按要求去做等等,稍有偷懒,药效就会大打折扣,喝汤药煎药是关键,医疗机构应该重视煎药工作,不能仅仅把煎药工作作为医疗机构提升竞争能力的一种手段而忽视它的安全性。
笔者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对中药代煎的监管总结了几条实际经验,
仅供参考。
,主要以本院患者为主,代煎药仅限于本院取的中药。如果代煎病人自带中药会有许多弊端:不知配方中是否含有十八反、十九畏中药;不知中药材质量如何,是否有发霉虫蛀现象;不知配方中某些单味中药是否超量使用等等。如果因为这些原因影响了药物疗效,妨碍了病人身心健康,那对医院的声誉是得不偿失的。
,代煎卡上登记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或门诊号,特殊煎制要求,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