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碳酸盐岩粒屑结构.doc

格式:doc   大小:90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碳酸盐岩粒屑结构.doc

上传人:aibuaiwo1318 2017/12/29 文件大小:9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碳酸盐岩粒屑结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碳酸盐岩粒屑结构
粒屑结构,包括粒屑、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三部分
1. 粒屑: 福克称异化粒(allochem))包括内碎屑、生物碎屑、鲕粒、核形石、球粒、团块等,其中只有内碎屑和生物碎屑才是由原有沉积物(软泥及生物)再被打碎、搬运而成的碎屑,其余的则均具有原生的形态,不是被再搬运、再沉积的碎屑,只能称颗粒。但它们可统称为粒屑,都是在盆地内生成的,也都称广义的内碎屑,或沉积物碎屑。
(1) 内碎屑(intraclast),狭义的内碎屑是早巳沉积于海底的,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岸流、波浪或潮汐等作用剥蚀出来并再沉积的碎屑。按大小可把内碎屑分为:
竹叶状砾屑灰岩
砾屑;颗粒直径>2mm
砂屑:颗粒直径 2-
粉屑:颗粒直径 -
微屑:颗粒直径 -
泥屑:颗粒直径<
碳酸盐岩的结构和岩石命名就是根据颗粒类型、大小和数量,再加上成分和微晶基质、亮晶胶结物的量比关系来定的。如灰岩的颗粒组分为50%以上的砾屑,这种岩石的结构就叫砾屑结构,岩石就命名为砾屑灰岩。
(2) 生物碎屑(biaclosts),完整的叫生物或骨粒,个体不完整者,多是经过搬运、磨蚀的叫生物碎屑,或叫骨屑或生物屑。
(3 )鲕粒(oolites),鲕粒是具有核心和同心层包壳的球状颗粒,很象鱼子。核心可以是内碎屑、生物、陆源石英或其它碎屑。同心层常用泥晶方解石组成(现代鲕粒多由文石组成),有的鲕粒具放射状结构。鲕粒大小一般<2mm,>2mm者称豆粒。
根据鲕粒的内部构造把鲕粒分为:真鲕(图2—29)、薄皮鲕、复鲕、变形鲕、变晶鲕、负鲕、残余鲕等。多数人认为鲕粒是无机化学—机械沉淀的产物,常需热带浅海扰动环境。
(亮晶鲕粒灰岩,川东北飞仙关组,4×10单偏光)
(4 )核形石(oncolite),核形石(又称藻灰结核)也是具同心层状的圆球或椭球状颗粒,它主要是蓝藻生命活动的痕迹,机械作用是次要的。它与鲕粒特征相似,其区别在于核形石的同心层不规则、色暗(因富有机质)、可有多个核心、大小不一,常与其它蓝藻(如凝块石、层纹石、叠层石等)共生,其形成能量较鲕粒低。
(5) 球粒(pellet),是由泥晶碳酸盐矿物组成的颗粒,一般呈卵圆形,内部结构均匀,-,常成群出现。球粒是由微细骨屑、藻类、粪粒或泥晶碳酸盐矿物发生凝聚作用而成,有时可经流水搬运、滚动,有时就地堆积。总之球粒形成的能量不高,具有均匀的形状和大小、有时分选较好、富含有机质,色暗。一般多为藻成因的藻球粒和生物粪便堆积成的粪球粒。
(6)团块(1ump),团块是具不规则外形的复合颗粒,其内可包裹小生物、小球粒等颗粒,常由蓝藻粘结这些颗粒,外形呈不规则状。典型的现代团块见于巴哈马滩,故又叫巴哈马石或葡萄石(它是由球粒粘结而成、外形似葡萄的团块)。
以上核形石、球粒、团块及凝块石、藻屑、藻鲕等,均是与藻有成因关系的颗粒,故有人统称为
藻粒。它们在浅水碳酸盐岩中经常出现,并对造岩、生储油气、成矿等有重要作用。
(microcrystalline matrix),又叫微晶基质、微晶杂基或灰泥,与碎屑岩的杂基相当,但它不是陆源的,而是盆内形成的灰泥(细小碎屑),成分是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