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奥硝唑注射剂与其他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概述
【摘要】奥硝唑(ornidazole,ONZ)是第三代硝基咪唑类广谱抗厌氧菌及抗原虫感染药,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好、组织渗透性好、体内分布广等优点。其作用机制是,使通过分子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形成,使受体螺旋组织结构断裂,阻断其转录复制而衰亡。研究发现,奥硝唑药效持续时间长,,,与替硝唑、甲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相比,该品抗感染优势更为明显。在抗厌氧菌感染方面,奥硝唑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小于甲硝唑和替硝唑,疗效优于甲硝唑和替硝唑;局部用药疗效好于甲硝唑和替硝唑。致突变和致畸作用低于甲硝唑与替硝唑;临床上用于治疗腹部感染、盆腔感染、口腔感染、外科感染、脑部感染及败血症、菌血症等严重厌氧菌感染等。也常用于手术前预防感染、手术后厌氧菌感染及消化系统严重阿米巴虫病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制剂主要有:奥硝唑注射液:5ml:;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l:;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100ml:。本文综述奥硝唑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稳定性情况,供临床合理用药时参考。
【关键词】奥硝唑注射剂配伍稳定性
1与头孢类抗生素配伍
[1]
用RP-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变化。结果含奥硝唑50μg/mL和头孢噻肟钠100μg/mL的配伍液在4℃8h、25℃4h、37℃1h内,外观及pH值无明显变化,奥硝唑的含量变化在5%以内。说明二者配伍后4℃8h内、25℃4h内、37℃1h内稳定可使用。
[2]
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及系数倍率法分别测定五水头孢唑啉钠与奥硝唑的含量。结果在室温下(25℃)8h内配伍液的pH值、外观、含量无明显变化。提示二者在25℃下、8h内可配伍使用。
[3]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头孢哌酮(CPZ)和奥硝唑(ONZ)含量,同时监测pH值、外观及气味的变化。结果室内光线下25℃6h内,配伍液外观澄明,无气体、沉淀产生,pH值、颜色及气味均无明显变化;含量变化均<5%;6h后少量CPZ析出,配伍液逐渐浑浊。说明CPZ与ONZ配伍后于25℃6h内稳定。
[4]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在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考察其pH值、外观及不溶性微粒。结果在室温下放置8h内配伍液澄明,奥硝唑含量无明显变化,拉氧头孢钠含量稍有下降,pH值略微变化。说明二者可配伍应用。
[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8h内的头孢替安的含量,同时观察配伍液外观和pH变化。结果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稳定性较差,临床上不可配伍使用。
[6]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吡肟与奥硝唑注射液含量。结果头孢吡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25℃配伍稳定,6h内含量、pH值变化不明显。说明两药可以配伍应用。
[7]
在室温(20℃)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6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